蘋果為什麼要把 Apple Watch 打造成一款“時尚”產品?

36氪 於 17/03/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本文編譯自Stratechery,作者Ben Thompson是一位科技評論家,曾就職於蘋果、微軟和Automattic。

去年秋季的蘋果發佈會上,Tim Cook把Apple Watch稱為蘋果歷史的“新篇章”,將它放在了與Mac、iPhone和iPod同等的高度。我知道很多人並不認同這種説法,但我認為他們只是沒有看到消費者對於可穿戴設備的需求。

歷史上,當一款開創性的產品問世時,我們總會聽到各種的批判的聲音。比如在1943年,IBM的CEO Thomas Watson曾説過:“全球市場上對於計算機的需求可能只有5台。”還有另一個離我們更近的例子,在iPhone發佈後,微軟前CEO Steve Ballmer堅稱:“iPhone不可能獲得多大的市場份額。”

此類批評所犯的錯誤在於,他們僅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了判斷,而沒有看到新產品以及我們所處環境未來的發展變化。就拿Watson這個例子來説,1943年的“計算機”足足有一間房子那麼大,確實不怎麼吸引人。好在後來作為IBM CEO的Watson意識到自己預言的錯誤,引領了計算機的發展。而Ballmer就沒那麼幸運了,iPhone發展至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微軟在這股智能手機的浪潮中似乎慢了半拍。但是我們把Ballmer的判斷放在當時的背景下就會發現他説的其實也沒錯:初代iPhone的價格是600美元,僅支持2G網絡,沒有app,也沒有最基本的企業支持。如果iPhone一直保持這樣,那Ballmer對iPhone市場份額給出的2%到3%的預測都算是樂觀的了。

然而,iPhone本身的發展並沒有停滯,其所處的環境也並非是靜止不變的。iPhone消耗流量較大,推動了電信運營商對3G和LTE網絡的投資,而這方面的建設反過來又有利於iPhone的發展。而蘋果通過App Store所搭建起來的app生態系統,也令iPhone受益匪淺。

因此,想要評估Apple Watch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我們就必須後退一步,看看如今的世界是什麼狀態,未來的世界又可能會有怎樣發展。

世界將會如何發展

現代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傳統的物件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變化。比如鑰匙就是其中之一,這幾片放在包裏的金屬,不僅能打開我家的房門,還能啟動汽車;錢也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不過比鑰匙稍有進步,我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現金進行結算,而現在有了信用卡。但親手給某人一定的權限,讓他們取走我的部分資金(也就是刷信用卡)看起來還是有點奇怪。此外,我們需要開關來控制燈光,需要紙質票來坐飛機或者進入音樂廳,還需要一大堆東西來向政府或工作單位證明我們自己的身份。

在不久的未來,上面所説的這些東西都可能會電子化,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在被軟件徹底改變。軟件將能夠確保某個鎖只為我所開,讓我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錢,讓我無論是在家、在劇院或是在單位,都能通過軟件輕鬆驗證身份。

可穿戴設備的重要性

為了徹底實現上面所説的這些功能,我們需要通過某種方式來驗證自己。智能手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它並不完美,因為你得反覆地把它從口袋裏或者包裏拿出又放回,十分不便。

可穿戴設備則不同,尤其是戴在手腕上的設備。抬抬手對我們來説是輕而易舉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會更願意與周圍的“智能硬件”進行交互。因此,我認為在當下,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成為最熱門的新技術並不是偶然現象,它們二者關聯十分緊密,相輔相成。

從理想到現實

想象一下我剛才描繪的世界,到處都是智能硬件,我們通過合適的可穿戴設備就可以與之交互。這樣的世界難道不會更好嗎?這難道不比我們使用了幾個世紀的傳統方法更可靠嗎?

問題在於,實現這樣美好的未來需要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硬件的廣泛分佈,二者缺一不可,但是這裏卻出現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智能硬件現在可以和智能手機交互,但是隨着時間的發展,由於使用不便所帶來的矛盾會越來越凸顯;而另一方面,可穿戴設備的使用場景現在仍比較侷限。

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案之一就是由某家公司推出所有相關的產品。小米現在就在推進這樣的策略(儘管它依然是以智能手機為基礎的),三星也在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上發力,希望達到這樣的目標。

可穿戴設備所面臨的問題

但是,三星等眾多廠商也面臨着一個矛盾,那就是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硬件需要在一起工作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但是消費者只有在可穿戴設備可用性夠高的前提下,才願意購買並佩戴。因此可穿戴設備現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如何讓消費者堅持佩戴設備。

Cook給出瞭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在蘋果此次的春季發佈會上,Cook在介紹Apple Watch時説:

引用Apple Watch是我們創造出的最個性化的產品。你並不只是“帶”着它,而是“戴”着它。你所佩戴的物品表達出你是誰,因此我們設計的Apple Watch可以滿足各個人羣不同的品味和偏好。但我們始終關注着你希望從蘋果得到什麼樣的產品,並且使用了非常漂亮的材料。

我們驚奇地發現,蘋果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了“時尚”方面。實際上,這一策略非常實用,讓人們願意將這款產品佩戴在身上。如果是一款工具,人們對於“功能”的期望往往會大於“形式”;但對於佩戴的飾物來説,如果沒有好看的外觀,再強大的功能也沒用。因此對於Apple Watch來説,需要設計的就是外觀。

這一點是很多批評者沒有看透蘋果策略的地方。去年秋季的發佈會後,我將Apple Watch的介紹和iPod、iPhone和iPad的介紹進行了對比,我發現蘋果對Apple Watch的功能性沒有做過多強調。現在我幾乎可以確定,蘋果這麼做是有意為之,在keynote中所關注的主要是產品的外觀。我比較geek,所以我會忽略外觀方面,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他們肯定不會忽略這一點。

實際上,在去年的發佈會上,Cook曾清晰地説明了這一點:

引用Apple Watch就是用來佩戴的。它可以全天候在任何場合佩戴。它是一款個性化的科技產品,體現了個人的風格和品味。它將材質同軟件和科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不僅關注產品的功能,而且還十分重視它的外觀。

大多數可穿戴設備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不願戴着它,蘋果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行業中很多人卻只是把這種方式看作是與時尚界的聯姻。實際上,此類產品如果想要成功只能這麼做,別無他法。

此外,除了蘋果,我們也很難想象其它哪家公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能做到如此吸引人,因為這不僅是設計水準的問題,更是生產的問題,在供應鏈和零售方面蘋果是無人能敵的。在蘋果零售店試戴手錶的體驗,是其它廠商難以望其項背的。

一步一步搭建生態系統

蘋果在Apple Watch亮相時給出了不願意穿戴設備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在今年的發佈會上,則更加清晰地展示出這款可穿戴設備的實用性,尤其是在現實場景中使用的便利性。從現場的demo中我們可以看到Siri、Apple Pay、Uber、帶有航班二維碼的Passbook、開啟SPG酒店房門等功能。這些使用場景都印證了我在本文開頭所説的:讓佩戴者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與其所處的環境進行交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現場demo展示的功能都是通過第三方應用實現的。蘋果在依靠其它公司來搭建或提供Apple Watch可用的智能硬件,這也是蘋果利用巨大用户基數所得到的優勢,因為蘋果不論如何都是能夠銷售出幾百萬台Apple Watch的,而幾百萬的用户基數足以推動一個針對可穿戴設備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建立。

當然,與智能硬件互動並不是可穿戴設備的唯一功能(但至少我認為這是Apple Watch最主要的一項作用)。手腕也是查看通知和實現“輕交互”的理想位置,我們不必再反覆掏出智能手機。這方面的優點將會形成用户的好口碑,進而促進Apple Watch的成功,因為Apple Watch是一條全新的產品線(在此前蘋果的產品中,口碑作用之大最接近Apple Watch的可能就是iPad的了,因為它也是一款開創性的產品)。

只有蘋果能做到

我認為Apple Watch可能會比人們預期的更加成功,這是一款只有蘋果才能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蘋果才能設計出讓消費者如此激動的產品;只有蘋果的生產線才能達到如此規模;只有蘋果的零售運營體系才能讓人們更加滿意地試戴並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最重要的是,只有蘋果才有足夠的用户基數來開創一個生態系統,讓Apple Watch充分發揮其作用。

當然,還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Apple Watch是一款仍需要改進的產品。我發現很多處UI設計得讓人困惑,而且Apple Watch還必須和iPhone綁定,這樣對於其應用場景會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蘋果還需要時間來發展與Apple Watch配套的智能硬件系統,並且解決需要一天一充電的弊端。

我相信這些問題會在不久的將來被解決(如果解決不了,那Apple Watch也就稱不上是一款很成功的產品了)。在此之前,Apple Watch的主要用途還只能是查看通知。最終Apple Watch要實現的,就是成為人們隨時隨地與各種物品互動的最佳方式。

[本文編譯自:stratechery.com]


資料來源:36Kr
標籤: Apple Watch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