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Android之父,為何卻賣不好一台Android手機?

36氪 於 05/10/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視界(ID:GeekView),36氪經授權發佈。

離 2017 結束不到一百天,各家手機產商也在發佈過新品後曬出自己的成績。

  • 三星 Note8 在韓國首次開放預約的當天就獲得了接近 40 萬台的成績,遠超去年 Boom 7 上市時的預訂量;
  • 堅果 Pro 在上市不到 5 個月的時間裏,其產量也達到空前的 100 萬台;給錘子達成新的里程碑。
  • 而剛發售不久的 vivo X20 更是聲稱備足 350 萬台現貨,線下一片火熱。

雖説 iPhone 8 的銷售熱度不及往年,但從目前來看,Android市場似乎一片欣欣向榮。然而,作為Android始祖,Android之父 Andy Rubin (安迪.魯賓)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根據研究公司 BayStreet Research 的報告,自Android之父的首款手機 Essential Phone 推出一個月以來,在美國的銷量僅為 5000 部。對,沒少打個零,沒少打個萬,就賣了 5000 部。


與喬老爺子創造的 iPhone 相比,Android之父的 Essential Phone,這樣的銷量可以説是很失敗了。

從手機本身上講,Essential Phone 無論在整機材料或者軟硬件上都屬於高規格水準,外觀同樣採用時下流行的全面屏設計,700 美元的售價更是比 iPhone X 便宜了近三分之一。但這樣一部手機,始終叫好不叫座。


▲5000 部的銷量,確實對不住 Essential Phone 的顏值

失敗的問題不是出在產品,而是商業佈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造福萬千手機廠商的Android之父,自己是怎麼賣手機的。

國內耍猴有雷軍,國外耍猴有魯賓

説起期貨營銷,這個伎倆想必國內乃至全球的手機廠商都比不過早期的小米。每一次新機發售,小米的搶購界面總會是「一秒售罄」,「正在排隊」等字眼。然而首批銷量卻聲稱幾萬台現貨,用户卻永遠在排隊。


長此以往,雷軍也被授予「雷猴王」的稱號。其營銷方式也被稱之「耍猴」。不過在近期小米 MIX2 的發佈會上,雷軍也在現場自黑了一把,並表示備貨方面的問題會進一步改善。


反觀安迪魯賓,Essential Phone 在發佈初期其實得到不少中肯的評價,加上Android之父親力親為,產品更是不遜色於同時期其他Android機型。

然而,這樣出色的產品,卻被安迪魯賓拿來當做吊消費者胃口的誘餌。早在 5 月 31 日,安迪魯賓就宣佈 Essential Phone 將會在 30 天之內發貨;7 月 22 日,他再次表示該手機將於「數週內」發售;8 月 16 日,公司表示首批預訂用户將會在 7 天之內發貨。直到 8 月 26 日,Essential 官方才宣佈貨物已經發出。


品牌知名度、影響力遠不如同級競爭者

連續的 「宣佈即將發貨」,使得用户對 Essential Phone 的期望值愈發降低。其實在 Essential Phone 發佈初期,市面上的全面屏手機並不多見。

Essential Phone 的超高屏佔比本可作為一個差異化的賣點,奈何手機的發貨時間硬是延遲了近三個月,此時市面上已經面世更多款手機供消費者選擇。


儘管 Essential Phone 699 美元的售價在當下手機市場只能算「輕奢」,但跟同等配置規格的Android手機或者 iPhone 比起來,Essential Phone 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各品牌在售主流旗艦機型,認得出誰是誰嗎
除此之外,Essential Phone 作為公司的第一款手機產品,知名度上相比其他廠商可以説不足齒數。消費者也不會盲目地去購買一部自己從未聽説過的品牌手機。

在品牌影響力缺失的情況下,再好的產品也難以賣出高價錢。就憑一個Android之父的頭銜,或許能為其產品買單的也只是一些常年關注科技圈的極客們。縱使普及大眾,線下服務,售後處理等方面也比其他品牌相差甚遠,這些對一個初創品牌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單一的銷售渠道

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很大程度決定了產品銷量的好壞。如今各家手機新品不僅在線上各大電商平台搶首發,線下也不惜大價錢地做品牌推廣。比如典型的 vivo 和 oppo 就是通過瘋狂的線下擴張,如今成功擠進全球銷量前五。


而 Essential 的銷售渠道可謂一股清流。暫且不説發售至今見不着一張官方廣告海報,整個線上線下也只通過一家百思買來銷售 Essential Phone ,與運營商的合作也只有一個 Sprint 。銷售渠道面實在過窄 ,如此慘淡的銷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百思買

在手機圈裏有這麼一句話,懂技術的不一定懂渠道,懂渠道的又不一定懂銷售。產品的好壞,僅僅取決於技術層面;而渠道和銷售,更是商業本身。


資料來源:36K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