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蘋果、三星和Google 的創新之道

數碼情報站 於 05/11/2012 發表 收藏文章

每當提及創新這個字眼,浮現在我們頭腦中的往往是極具技術感的產品。比如讓我們窺見未來生活圖景的Google 眼鏡和Google 無人駕駛汽車。相比之下,曾一度走在創新前沿的蘋果在推出了iPad mini 後反倒是給人以驚喜不足的感覺。事實上,創新並非一味地停留在技術或理想層面,基於用戶的現實需求對體驗進行重新定義,挖掘新的需求開創全新的領域都是創新價值的一種體現。儘管選擇的路徑大相徑庭,但殊途同歸,他們都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Business Insider 援引Booz&Co 一份名為創新1000 的 調研報告,調研的發起人Barry Jaruzelski 認為,技術層面的創新只是成功的創新路徑中的一條羊腸小道,與之不同的創新方式其實耗費與之相同的精力和成本。 Jaruzelski 對三種迥然不同的創新之道進行了 分類和總結,它們分別代表了當下最火熱的三家科技巨頭。

蘋果:需求導向型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曾說:“在汽車誕生之前,你問人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一匹更快的馬車。”

蘋果深諳用戶需求之道,卻從來不依賴市場調研和預估。蘋果對需求的把控不是在用戶後面亦步亦趨,而是通過觀察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創造用戶需求,從而率先推出代表新趨勢的產品,這些革命性的產品根本上並非基於自主創新的技術。 Jaruzelski 舉例說,蘋果沒有發明觸摸屏,卻讓觸摸屏的概念發揚光大並深入人心。

因此,這種創新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正如艾維所說:“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

不過我們也看到,今天的蘋果在固有的業務範圍和成熟的體系的掣肘下顯得越發保守,越來越趨向於商業利益層面的創新。

三星:市場分析型

提及創新,人們通常會將善於見風使舵的三星排除之外。

三星在市場風向的把控方面極其靈敏,一旦了解競爭對手的動向以及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它便會迅速推出自己的產品。這雖然是與創新理念背道而馳,但對市場的窺探能力、在固有產品基礎上的開拓並非每個模仿者都可以做到。
Jaruzelski 說,如果僅僅是拙劣地抄襲了iPhone,三星絕不可能在三年時間內將創新公司的排名提升5 個點。

Galaxy Note 的成功,絕不是一味地在屏幕上擴張。

Google:技術驅動型

Google 是典型那種技術驅動型的創新公司,也正是人們觀念中狹義的創新。

從氣質上看,Google 更像是一個初創公司。從產品上看,無論是Google 眼鏡還是無人駕駛汽車,都基於尖端的技術給人以無限的遐想。但是這些產品距離用戶和市場比較遠,在眼前都難以看到清晰的商業前景,只是在未來去探尋可能的用武之地。比如傳說中Google 的終極實驗室——Google X。

當然,人們會更信奉和推崇那些精神層面上“無畏”的創新——面對浮躁的時代和利益導向的市場,它們敢於衝破固有觀念,敢於撩撥所謂的經典。正如蘋果和Google,即使長大了,他們依然怀揣著如新生兒般對世界無盡的好奇心。


資料來源: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