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玩手機?沒關係,課堂正在擁抱這一變化

愛範兒 於 05/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讀高中的時候,班級裏有手機的同學絕對是最牛氣的那個,放 MP3、拍照都是相當炫酷吊炸天的功能,不過就像隨身聽、小説一樣,它們大多免不了被老師沒收的厄運,課堂裏不允許這類分散精力的東西出現,運氣好的話,你可以在期末之後從老師抽屜裏拿回這些東西。

如今科技變得更加多姿多彩,移動設備都下探到小學生階層了,碎片化時代來臨,注意力集中於一處變得越來越難得。有先覺意識的智能電視發現,電視結合手機互動才是出路,而在古板的教室中,恐怕也難免被多屏互動入侵,這裏的多屏是指黑板和手機。

與以往抵觸不同的是,2015 年更多教室將會擁抱移動設備,Joe Mathewson 在 TechCrunch 上發文預測了這一點,他是在線教育平台 Firefly 的聯合創始人。

這一預測有着很深的背景,在麥可思今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超過九成擁有智能手機,擁有手機的學生中,超過九成會帶手機去上課。其中,17% 的大學生平均每節課使用手機時間超過 30 分鐘。通訊工具是他們最常使用的功能,玩手機理由最多的是課程枯燥。

其實,圍繞老師、手機之間的戰爭很早就在世界各地蔓延,不乏段子手編造電池電量和老師水平正相關的段子,多方各執一詞。儘管新生代看起來更加有主見,但是仍有人畢業後“反思”,把青春耗費在手機上,對手機是滿滿的悔恨。

然而問題是,罪不不僅僅在手機,還事關課堂是否有吸引力,學生是否具備自我管理能力,沒有手機還會有 MP3、隨身聽和遊戲機。智能手機作為新生設備正在對傳統教學模式發起挑戰,為了應對,一方面課程需要改頭換面,學生提升自我管理,面對新設備的洪流,與其嚴防死守,還不如敞開懷抱,擁抱這一變化。

事實證明,採用正確的方式,移動設備將對教學大有助力。在美國,根據威斯康星大學的一份研究,和其他教育方式相比,2-3 歲的孩子更可能對觸屏設備做出反應,因為屏幕的互動帶來了更強的真實感,讓他們有熟悉感。 參與此項研究的助理教授 Heather Kirkorian 説,對於幼兒來説,觸屏設備在教育方面是有潛能的。通過單詞學習測試,她發現:“與屏幕互動的孩子進步更快,錯誤更少,學習也更快。”

此外,新京報的一篇報道中,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師陳桄要求學生課上用手機,經過微博互動等多種嘗試後,陳桄選中了一個有手機客户端的平台,課前他就會把課程的 pdf 文件上傳到平台 上,讓學生預習和上課看。他還會在平台上發問題,讓學生根據課上所講內容尋找答案,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客户端來提問。陳桄説:“採用手機互動之後,我發現他們的問題也多了起來。”

對於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們來説,課程的聯網將方便他們跟蹤孩子的學習進度和成效,這些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完成。話説回來,家長們其實反而做了許多壞榜樣,包括邊走路邊看手機,邊吃飯邊玩,睡前躺着玩手機等。

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已經有大筆的教育領域投資,Joe 認為 2015 年將會有更多新技術嵌入課堂。

題圖來自 TechCrunch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王超文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