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擁有 iPhone 6 的你,還要買一部 iPod Touch 6

愛範兒 於 02/08/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最早讓我領略蘋果產品魅力的,是我用 500 元左右的代價從朋友買來,金屬後殼已經嚴重磨損的 iPod Classic。我在裏面塞滿了搖滾、電子、爵士、中文、英文、日文的旋律,還有數之不盡的播客和有聲書。

在我一邊行走,欣賞路邊野花的日子裏,這部小小的 iPod 和森海塞爾耳塞陪伴我成長的歲月,陪我品嚐了青葱、靦腆、酸澀、興高采烈。相信許許多多從別的平台轉到蘋果產品的人,也有相似的經歷——iPod 早已不是音樂設備而已了,它是大眾消費者購買的第一件蘋果產品,是一塊敲門磚。

所以,一個已經擁有 iPhone 的人,應該沒有再買一台 iPod Touch 的理由。然而,擁有好幾部 iPhone 的我,最近還是入了一部 iPod Touch 6。

相信你也對這個決定迷惑不解。

“如果是聽歌、玩遊戲的話,iPhone 不也可以嗎?”

是的,iPhone 與 iPod Touch 之間早已沒有什麼界限。兩者運行着同樣的系統,擁有同樣顯示質量的屏幕,相似的硬件性能。它們真正區別,僅在於一個可以接入移動網絡,一個不行。

得先聲明一下,我買 iPod Touch 是屬於衝動消費。但是,在一段時間的使用時間下來,我越來越發現 iPod Touch 6 還存在着其它的購買理由。

iPhone 是你的公開身份

人有許多身份,一般分為公開,和非公開兩種。這些身份概念都在一個人身上集中體現。然而,進入到社交時代——這些身份變成了一個個 ID,以各種不同的面目,與不同的人、事、物產生交集。

當你在使用 iPhone 的時候,會不會和我一樣,感覺它其實是一個公開的廣場呢?翻看自己下載的 app,必要的社交 app 一個都不可少,微信、QQ、豆瓣等等,甚至還有更多。

也許在微信上更多是朋友和同事,QQ 上活躍的是自己大學的同學,豆瓣上則是和自己興趣趨近的一些線上朋友,每一個 app 都是不同的廣場,每一個羣都是不同的針對性場合。

而集合了這些 app 的 iPhone,難道還不像是一個公開的場合嗎?每天有無數電話紛至沓來,微信不停的閃爍,通知不停地叮叮噹噹地響,每一次,都是互聯網所連接的外部世界,向人發起提示:“嘿!外面有人找你。”

而與不同人,處理不同事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揹負着公開身份的壓力。在這個時刻,你代表着自己的公司發言,在另外一個時刻,你代表着自己家人的意見。iPhone 本來就是外界溝通介質與媒介,我們無數身份概念,都在上面集合。

當一個設備與個人複合在一起,那麼這個設備的意義,恐怕就不是工具而已了。就好像微信產品經理鄒劍波在博客所寫:

引用手機不是電話,手機是伴侶,是肢體,是器官。這句話之重要性,我不會多説,盡力理解在你自己。

儘管一直以來, 未來總有語言人將與機器共生。然而,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時,是否已經意味着我們早已進入了“人機共生”的年代?

《神經浪遊者》、開創“賽博朋克”這個概念的著名科幻小説家威廉·布吉森(Willam Gibson)認為:

引用對於人與機器的真正合體,我們恐懼已久,卻也期待已久。其實它成真已有數十年,我們卻沒有去發現。

科幻裏的賽博格是肉體與機器的結合體,而我們這個世界中的賽博格卻是人類神經系統的延伸:電影、廣播、電視,以及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感覺方式轉換。

我們的智能手機,就是我們個體的延伸,它即是它自己,也是我們自己。

因此在使用它的時候,你所感到的壓力,並非全然來自它本身,而是來自你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就好像有人會害怕打開電腦,原因不在於電腦本身,而是這個電腦所代表的身份——他是某個公司的員工,每天都會有大量公務,通過電腦這個工具來交流。電腦,代表着人與公司的關係。因此,在用着 iPhone 的時候,人很難避免地感受到壓力,這種壓力是來自 iPhone 所連接的外界。而在使用 iPhone 與外界交流,切換多個身份的時候,卻沒有給自我留下一點可以喘氣的空擋。

每天聽着叮叮噹噹的通知音,不感到焦躁嗎?

iPod touch 是你的非公開身份

就好像許多人討厭微信,但還是不得不用一樣。因為微信太過重要,它囊括了我們現實和虛擬的關係。它再狂躁,再吵鬧,都有必須使用下去的理由。

然而,就好像正在溺水的人,總渴望可以浮上水面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一樣。在信息轟炸當中逐漸沉默的我們,需要另外一種釋放自我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寫日記,學習畫畫,彈琴等等。

和許多人既擁有一個微博,又擁有一個博客的道理一樣。當人們厭煩了在公開場合吱吱喳喳時,那個可以完全容納自己的空間,吸引力就變得更大了。就好像我在《博客已死,博客長存》所寫:

引用社交網絡會殺死博客嗎?説實話,我認為不會。也許作為一個商業化的模式,博客已經逐步被社交網絡所取代,然而就如同它的誕生時,互聯網世界開始不斷強調個人的價值那樣,只要有人喜歡寫作併發布文字,那麼博客就不會死亡。

對比 iPhone,iPod touch 雖然是一個音樂播放器,但又不全然是音樂播放器。沒有辦法連接移動無線網絡,也意味着它是移動情況下不與外界產生交集的設備。它上面所產生的信息,全都來自於你自己的決定。

所以,iPod touch 6 對於我來説,是賽博空間裏的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密場所,是一扇將外界與自我分隔的門。在 iPhone 6 上,我盡情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在 iPod touch 6 上,我聽我自己超喜歡的歌,閲讀自己喜歡的書,以及記錄自己的思考。

許多人都有帶兩部手機出門的習慣。它們的用途一般是工作用,以及私人電話,或者是一部主要用於對外社交,一部則用於上網和遊戲。顯然,不管自覺還是不自覺,將公開身份和非公開身份區隔開來,是人們普遍的需求。

所以説,當我擁有一部 iPhone 之後,再買一部 iPod,這並不出奇。

實際上,由於這部 iPod Touch 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我還在它背後刻了一行自我期許的小字。對於我來説,它更加代表我自己了。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陳一斌
標籤: iPhone 6  iPod Touch 6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