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emoji 表情,你是不是就不會打字了?

愛範兒 於 09/12/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11 月 16 日,牛津辭典宣佈了 2015 年年度單詞。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單詞,因為它是一個 Emoji 表情,這個表情意味着「喜極而泣」(Face with Tears of Joy)。


再往前推一個月,騰訊發過一份《中國網民表情報告》,報告顯示 2014 年 8 億 QQ 用户中,超過 90% 在聊天時使用過表情。表情使用最多的是呲牙,一年內「呲牙」使用次數超過 10 億次,人均至少 1 次。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表情與別人溝通。

Emoji 表情正在成為席捲全球的文化,過去一年的諸多事實正在催化這個趨勢:

  • 蘋果在今年年初更新的 iOS 8.3 中,一口氣新增了 300 個表情,推出了六種膚色表情,雖然引發了吐槽——比如黃燦燦的膚色根本不像亞洲人,更像辛普森…… 基於多元性考量,加上了同性夫妻,可是紅頭髮的姑娘們開始表示很沒有歸屬感……——但越來越多的人,在 iPhone 裏玩這些新表情;
  • 在 10 月份更新的 iOS 9.1 中,蘋果又新增了 150 多種表情,清真寺、猶太禮拜堂、獨角獸(因為現在獨角獸公司太多的緣故?)、熱狗都加了進來;
  • 在早前的 Windows 10 上,微軟甚至推出了豎中指的表情,供藍屏死機之後用户情緒抒發……
  • Facebook 自 2009 年推出「贊」按鈕之後的六年多時間內,用户只能通過「贊」來表達情緒,今年 10 月份,Facebook 增加了下圖中的 6 種表情。Facebook 上終於有了七種情緒可以表達。


表情在用户溝通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Instagram 也已經支持用表情來打標籤,在它們最近的一份報告裏,Instagram 稱至少有 40% 的評論裏含有表情;而 Instagram 發佈的報告顯示,在使用表情最為激進的國家——並不是日本,而是芬蘭,其表情使用率更是高達 60%。在 Instagram 這種通過圖像進行表達的社交應用裏面,表情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人們溝通的語言了。

Emoji 表情的進階:布朗熊、暴走漫畫、阿雞米德們

Emoji 表情並不是智能手機時代才有的新事物。有史可考最早將表情應用在文字溝通中的場景發生 1982 年 11 月 19 日,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史考特 · 法爾曼(Scott Fahlman)在大學內部的電子公告板上(也就是最早的在線聊天室)發出了 「:-)」 和「:-)」,因為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史考特成為了改變互聯網的 40 個人之一。

在過去很多年裏,表情符號逐漸演化出 XD、(^__^) 、:P、(^_^)/~~,從 1995 年開始,日本運營商 NTT 推出了帶有不同表情符號的傳呼機,深得年輕人喜愛,表情符號第一次以「殺手級功能」(killing feature)成為核心競爭力,幫助數字設備大賣,這款傳呼機也因此獲得將近 40% 的市場份額。
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後,即時通訊工具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應用,讓 Emoji 表情有了廣泛的生長土壤。而 Line 將表情開啟了新的階段:貼圖。

布朗熊和可妮兔們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唐老鴨和米老鼠,除了成為聊天中的貼圖,Line 給他們拍了動畫片,為 Line 熱門遊戲當主角,並製作大量線下週邊:玩偶、貼紙、實體店,全方位觸及粉絲。根據 Line 在 2013 年年底的數據,每天 Line 在全球信息發送量大約有 95 億條,其中有 15 億到 16 億條是貼圖,大約佔比 1/6 左右。也就是説,用户發的每六句話中,就有一句是貼圖。

Line 在表情上的投入也是其它即時通訊應用難以達到的:Line 公司內部至少有 200 人在負責表情的品牌形象的推廣、經營和線下實體商品的製作和銷售。Line 在去年 4 月份推出了支持網友上傳表情貼圖的 Line Creators Market 之後,整個市場積累了 10 萬個表情,而表情銷售也成為 Line 的重要收入來源。


優酷視頻

在國內,微信也採取類似的行動——不過步子邁得要小很多。推出了大量官方表情,並開放了第三方投稿,但是僅限在微信聊天中運營,而在貼紙品牌的經營上,並沒有看到什麼動作。雖然 Line 在國內使用量不大,因為對布朗熊們的品牌經營,在國內也收穫了非常多的粉絲。

微信並沒有在貼紙品牌打造上做投入,國內另一家即使通訊應用易信反倒在貼紙品牌上下了不少功夫。一隻「又萌又賤」的阿雞是他們主打的貼圖形象,易信為此還拍攝了一系列短片:你好雞智,從故事場景設定在校園、情節安排了作弊和追女神可以看出來,95 後是他們的核心目標受眾。

人們印象中國內使用表情貼圖的用户更多會在三四線城市、女性居多,但根據易信發佈的《表情貼圖用户使用數據報告》,實際的數據與人們印象相反:一二線城市比三四線城市更愛使用貼圖,男性比女性貼圖使用率更高。


貼圖是如此地流行,以至於《紐約時報》曾有一篇文章專門探討在男性是否應該用 Emoji 表情?報道中,《紐約時報》找到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 John McWhorter 對男性使用表情這一現象進行分析:

在語言方面女性往往更有表現力,不過女性在語言方面的變化最終也會影響到男性。男性使用表情符號對其而言是有利;

Emoji 表情符號能夠將口語轉換為具有表現力的擬人文本,那些傻乎乎的符號實際上為發信人提供了傳達語氣的工具,「應該有男性化地使用表情符號的方法」。

Emoji 表情流行的背後:緩解尷尬 治癒社交恐懼症

很多人或許有過類似的經歷:在輸入框中敲下一句話,小心翼翼刪掉兩個字,換了一個詞之後,覺得不行,繼續刪掉,重寫,反覆幾遍,最終這條消息也沒發出去。

文字的誕生,讓人類擁有了持久記憶——每個人的知識、經驗、智慧都可以通過文字傳承給後一代,並且擁有了理性的表達符號——使用文字進行交流也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重要技能。

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正是通過手勢、動作以及表情溝通的;在移動互聯網時代,Emoji 表情在人們溝通中佔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在騰訊發佈的《中國網民表情報告》中發現,男性使用 Emoji 表情時更愛用騷賤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歡可愛萌的表情,而易信在《貼圖使用報告》中對用户使用表情的背後心理的解釋為:

  • 用户使用表情貼圖主要為了更形象地傳達喜怒哀樂的心情,活躍聊天氣氛和緩解聊天中出現的尷尬 / 緊張場面,快捷回覆,或表達敏感 / 尷尬的請求。 其中要求他人幫忙,邀約陌生人和要求請客是主要的敏感請求,而忙於工作和外出走路是快捷表達的主要場景。
  • 表情貼圖達到的溝通效果和對應場景(城市級別差異):一二線城市用户使用貼圖的目的性更為明顯,或許跟其面臨更緊張的社會節奏和要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有關:他們工作更為繁忙、更多會議而且更多需要他人的幫忙。

此外,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因為溝通工具的匱乏,人們有更多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面對面溝通除了通過語言,還可以通過表情、肢體動作乃至肢體接觸來幫助交流的雙方更好地互相理解與互動,到了互聯網時代,在「能通過社交軟件交流的絕不見面」的宅文化的蔓延之下,面對面社交的機會大量減少,由此產生了一大批社交恐懼症患者。

曾有一位朋友和我説,他在網絡上認識的一個人,聊天的時候幾乎每次回覆都會帶上一個「呲牙」的表情,後來有一次見面,發現這位喜歡「呲牙」咧嘴笑的人非常平靜內向不善表達——他其實很有表達欲,只是在「宅」慣了之後,恐怕是更擅長使用手機輸入框內的文字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罷。

麥克盧漢説,媒介即人的延伸,那麼 Emoji 表情何嘗不是人類情感表達的延伸?至少,它拯救了那些社交恐懼症患者。:-)

題圖來自:The New Yorker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師北宸
標籤: emoji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