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Sony變得不再“Sony”了?

愛範兒 於 31/01/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在月初結束的 CES 2016 中,幾乎為全部產品線都帶來新品的Sony給觀眾們帶來一場精彩的“重塗大戲”。

除了缺席的旗艦手機、僅以“預告”姿態露面的 PlayStation VR 以及黑膠轉盤 PS-HX500 之外,其它都是小幅度更新或重塗的姿態出現。

有觀點認為,這是Sony為了全面適應消費級市場而作出的舉動。通過換色、較小範圍的技術調整去滿足更多不同消費級用户的需求。並且,根據目前Sony公司公佈的最新報告中的收益收據顯示,這確能換來一個可觀的收益效果,同時也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

The Verge 在報道中提到,Sony通過這一類方法在最後三個月贏得一個 “健康” 的 215 億美元以及 10 億美元利潤,他們在消費電子市場中依然處於弱勢。這“健康的成長”還未能讓他們擁有與目前的蘋果、Google 等龍頭匹敵的能力。不過在主流技術市場中,Sony卻依舊擁有不俗的競爭力。:

引用“Sony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或者會將發展重心從普通消費電子市場向主流技術市場轉移。之後我們看到的Sony,將不再是我們之前認識的那個Sony。”

缺乏“衝擊力”的產品革新,暴露了Sony在消費電子市場上發展的疲態

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我們能夠看到Sony在普通消費電子市場上缺乏發展的動力。

首先,他們先出售了萎縮得無利可圖的業務。例如,Sony在 2014 到 2015 年間出售其 PC 業務 VAIO,手機部門也進行了相應的精簡,將重心放在旗艦級產品的更新上。


同時,產品創新性下降,也能展示出Sony的疲態。對於這一點,Sony其入門級耳機部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 2015 年到 2016 年間,Sony耳機部門的更新都以重塗換色、細節整合等較小層面上的更新為主。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其入門監聽系列 MDR-ZX 系列、2015 年 IFA 推出並且在今年 CES 迅速發展的 “換色家族” Hear 系列。這些產品的更新主要體現在 AP 功能(同時支持 Android 和 iOS 設備的耳麥功能)的整合、防繞線坑紋設計的 OFC 線材以及各種“換色不換模”的外觀轉變。

哪怕是Sony定位為“入門旗艦”的圈鐵 XBA-H 系列到 XBA-A 系列的更新,其“一門三傑”也只簡單的均衡性優化,而並未看到更深入的技術革新。


對此,The Verge 編輯 Vlad Savov 分析,Sony這是一種保守的做法。

通過在一些在市場中贏得“不俗票房”的產品上作適度的優化,便能夠保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這種做法並未能Sony帶來突破性進步,同時也未能讓Sony重新奪取消費類電子硬件品牌第一梯隊的領先位置。

更專注於旗艦產品以及深入技術,或能成為Sony另一條“發展之路”

目前,Sony投放在入門產品上的新技術並不多。但這並不意味着,Sony放棄了對大眾市場的創新。


在今年 CES 中,Sony新推出 Hi-Res 黑膠轉盤便是其已達技術革新亮點。除此之外,在 2014 到 2015 年間,Sony也有數款以新技術為主要賣點的產品。

如上年年度旗艦手機 Xperia Z5、首次將 4K 引入手機平台的 Xperia Z5 Premium 、緊接技術熱點的 PlayStation VR、像素接近半億的全畫幅無反相機 α7R ii、在移動音頻中大玩“平衡輸出”的耳放 PHA-3 以及其圈鐵耳塞旗艦 XBA-Z5,這些都是Sony手上強調技術的主力產品。

另外在更純粹的技術方面,Sony也有一定的表現。之前,中畫幅數碼後背旗艦 Phase One XF 上使用的 100MP CMOS 中畫幅傳感器,以及即將發佈的奧林巴斯 Pen-F 上使用的 Live CMOS,都是“Made By Sony”的作品。同時,Sony在上年也購入了東芝的傳感器業務,加深了其在傳感器市場上領先地位的鞏固性。這一點也表明,Sony還具有一定的技術輸出能力。


所以按照目前的發展道路上,Sony或者會將重心由普通消費級電子產品市場轉移至更深入、更專業的技術市場中遷移。

要脱離普通消費產品談技術發展是艱難的,但並非不可能

目前,我們從今年的銷售數字、報告中可以看到,Sony這一種做法還是具有一定的實際性。儘管這未能為期待產品更新的用户帶來信心,但至少能夠確保其其市場佔有份額穩定。同時,這個方案能為轉向追求技術發展的Sony確保了一定的生存基礎。


而在技術發展方面,Sony會邁出比之前更加大膽的一步。通過推出一些展示實力的旗艦產品、併購等手段鞏固自己在技術供應上的主導地位,這才是Sony發展的主要目標。

今後,我們看到的Sony將會和之前我們理解的那位“上世紀 90 年代消費電子巨人”有所不同。它可能會有預謀地“盲目”將一些簡單的、缺乏大膽技術革新的產品拖上商品化的道路,也會在更深入的技術領域上邁出更激進的一步。


這,將會是我們以後看到的Sony,一個在普通消費領域上“不修邊幅”、在深入技術上“不懼後果”的技術狂人。

題圖來自:The Verge  插圖來自:Cramming ,Evolife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樑夢麟
標籤: Sony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