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年後,Facebook 上的死人數量將超過活人

愛範兒 於 09/03/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活躍用户增加再快,總有天會停止增長; 已故用户增長雖慢,卻永不會停止增長。

引用什麼時候 Facebook 的已故用户會超過活躍用户?

或者説,社交網絡啥時候會變成最大的數字公墓?幾乎每年這個話題都會被提起一次,然後不同的學者會根據 Facebook 數據給出他們的理論模型並做出預測。2013 年科普網站 WhatIf 給出了一個模型(下圖),上半部分代表 Facebook 慢慢不再受歡迎,時間點大概是 2065;下半部分代表 Facebook 一直很受歡迎,時間點大概是 2130。


三天前在 Fusion 報道中,一位主攻統計學的在讀博士也給出了一個預測——2098 年——82 年後。


現在不妨猜猜看,2016 年有多少 Facebook 用户將死去?不需要塔羅牌,只要獲取 Facebook 的人口年齡分佈,再乘以各年齡段對應的死亡率就能算出來。有人給 Facebook 算了一下,答案是 97.2 萬。此外,2010-2012 Facebook 的預期死亡人數分別是 38.5 萬、40.9 萬、58 萬,可見增長勢頭之迅猛。

國人雖然很少用 Facebook,但朋友圈、微博、淘寶還是不是一個樣?更大的問題來了——

引用當我們這一代人離開時,我們身後留下的數字世界將何去何從?

2012 年 3 月 18 日,微博上有位名叫“走飯”的 90 後姑娘通過時光機(一種定時發微博的工具)發出一條遺言:

引用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幾小時後,警方確認了她的死訊。

她的微博至今仍在,還有人懷着各種各樣的情緒前往憑弔,但今天的“走飯”不再屬於那個死去的女孩,而是成了一個具有治癒作用的精神樹洞。但這個微博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懷着所有必須的敬意不合適地説,這個微博帳號不但有精神價值,還有經濟價值——18 萬可變現的粉絲。

毫無疑問,微博以及 20 多個其他網絡帳號全都是網絡居民的數字遺產。社交網絡、博客、朋友圈美照等是精神遺產;Q 幣、購買的遊戲、付費下載的音樂、視頻網站的會員、淘寶賣家帳號等是真金白銀的物質遺產。

有遺囑的情況下還好説,人們可以在生前將網絡帳號託付於親友。但是目前的網絡居民總體偏向年輕,導致大多網民都還沒有立下遺囑,這時候意外死亡的話帳號怎麼辦?

Facebook 2009 年便可以由親友代替死者刪除賬户。2015 年又新增了一個“紀念賬户”的選項,供那些希望保留 Facebook 資料的用户使用。用户在生前指定一名“委託聯繫人”,ta 就能在其死後對賬户進行有限的管理操作,包括髮帖、處理好友申請、更新頭像和封面照片。委託聯繫人不能刪除好友以及歷史內容,無法查看發出的消息,死者的隱私基本有保障。

翻了翻從來沒人看的用户協議,無論是微博、微信都沒有對“已故賬户”做出規定。暫時看來,國內這些動輒擁有成萬上億用户的公司們還沒想那麼遠。因此近幾年不幸離世的網民,網絡帳號大抵逃不過成為殭屍號的命運。

關於“數字遺產”立法的呼籲年年都有,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早立遺囑的意識。在身體健康的時候立下一份深思熟慮的完備遺囑,數字部分至少可以留個帳號密碼、指定個託管人,才能保證身後事得到最妥善的處置。

題圖:sutlaw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作者/編輯:吳 垠
標籤: Facebook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