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成立 70 週年:一個交織技術、執拗、夢想和好奇心的故事

愛範兒 於 08/05/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哪怕已經過去這麼久,不少Sony的用户在聽着 Walkman、看着 BRAVIA  電視、玩着 PS 遊戲機的時候,也一定不會忘記 70 年前的那一天。

1945 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首都東京一片廢墟,井深大在日本橋地區的百貨公司倉庫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

1946 年 5 月 7 日,井深大、盛田昭夫兩人在東京通信研究所的基礎上,共同出資創立“東京通信株式會社(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mpany)”,簡稱“東通社”,其中井深大負責技術,而盛田昭夫則負責技術的之外事宜。

這個公司正是現在享譽全球的消費電子巨擘Sony(SONY)的前身。

技術的Sony

現在的人提到Sony,一個很重要的標籤就是“黑科技”。以“黑科技”代指Sony產品的技術,是因為Sony在硬件技術上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而這種在技術上的苛求,可以説是流淌在Sony基因裏面的。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向書》當中期望要“充分發揮勤勉認真的技術人員的技能”。而這份成立意旨書的發表甚至還要早於東京通信株式會社的成立。

縱觀Sony的 70 年曆史,這種對於技術極端追求或者説“執拗”貫穿了整個Sony的發展歷程。

前不久,在《時代》雜誌的 50 項影響時代的設備中,Sony的特麗瓏電視和 Walkman 高居第二和第四。而影音類設備發展史又可以被看作是Sony對於技術追求到極致的縮影。

上世紀 50 年代,當時還被稱為“東通社”的Sony在成立初期的經營狀況並不理想,一直到 1956 年,堅持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晶體管技術,開發出日本第一部晶體管收音機“TR-55”一舉成功。這款產品上也正式出現了 SONY 四個字母,這個來源於拉丁文“Sonus(聲音)”和英文“Sonny”或“Sonny-boy”(可愛的孩子)”的單詞,在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以聲音起家的可愛頑皮孩子”的含義。


同樣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Sony在黑白電視大賣後一直希望能進入彩色電視市場,但起初,井深大堅持以良率極低的獨自架構“Chromatron”製造彩色電視,導致單位開發成本過高,達四十萬日元,進而使得市場的推廣極為不順,僅賣出一萬三千部左右,此時的公司已經到達倒閉的邊緣。

直到 1966 年秋,井深大親自領導一個開發小組,希望能夠創造出Sony專屬的彩色映射管。之後,到 1968 年 4 月,經過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Sony開發出了被稱為“特麗瓏(Trinitron)”的獨自彩色映射管。


這種顯示技術在半年內實現了民用化和量產,並於 1968 年 10 月,Sony在日本市場推出特麗瓏電視 KV-1310,並隨後一舉引爆全球的搶購熱潮。

1979 年,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響部門以記者用的小型錄音機“新聞人”(Pressman)為基礎進行修改,得到體積更小的錄音機,後被不少人稱讚音質良好。

於是在盛田昭夫的主導下,Sony從 1979 年 7 月開始,推出了 Walkman,並創造了耳機文化,1980 年 2 月開始在全世界銷售。從此,Walkman 這個不標準的日式英文單詞開始風靡世界,到 1998 年,“Walkman”已經在全球銷售突破 2 億 5000 萬部。


《時代》將 Walkman 排在影響時代的設備第四位的理由為:世界上第一台集便攜性、易用性於一身且大多數人能負擔得起的音樂播放器。從某個角度講,Walkman 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盛田昭夫在 1992 年 10 月受封英國爵士,英國媒體給出的新聞標題《起身,Sony Walkman 爵士》則是Sony對於技術執着的肯定。

伴隨Sony在 80 年代末收購收購哥倫比亞電影進軍影視業以及 90 年代 PlayStation 的空前成功,Sony成為橫跨消費電子、影視、音樂、遊戲娛樂、數碼影音、光學等多個行業的帝國企業。

《起身,Sony Walkman 爵士》更可以看做是橫跨多個行業的Sony開始進入了黃金時期的註腳。
巨頭的執拗:Sony震撼

《死於技術:Sony衰亡啟示》一書曾提到,在Sony內部人員看來,“Sony風格”和“Sony精神”的實質是:“在井深大的嚴苛要求下,工程師們將產品做到無可挑剔。”

對於技術的追求讓Sony多次從破產的邊緣脱險,但對於技術的執拗又讓Sony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進入新世紀,不支持 MP3 格式的 Walkman 開始被蘋果的 iPod 所趕超;Sony對於特麗瓏技術的自傲讓Sony迷失了對電視市場未來的判斷,錯失了液晶電視的發展先機。Sony的兩個影音拳頭產品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加上當時Sony內部對於時任社長出井伸之的不信任,出井伸之提出的併購 Palm、蘋果公司計劃均被否定。

Sony的危機開始顯現,2003 年 4 月,Sony公佈 2002 年財政年度報表,Sony鉅額虧損的消息不脛而走。Sony股票連續 2 天跌去 25%,並由此誘發日本股市高科技股的跳水,日經指數大幅下跌,日本股市震盪,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紛紛遭到拋售。這起Sony的大動盪被稱為“Sony震撼(Sony Shock)”。

從“最成功 CEO”瞬間淪為“最差勁 CEO”,原本計劃於 2006 年、即Sony成立 60 週年時,光榮卸任的出井伸之,在 2005 年時被Sony董事會任命的霍華德·斯金格所取代,斯金格也成為Sony歷史上首任外籍 CEO。Sony也由此迎來了斯金格時代。


斯金格治下的Sony開始了堪稱鉅變的改革,砍掉了 QRIO 機器人、AIBO 機器狗和豪華品牌 QUALIA 三個項目,並面向市場推出了基於液晶技術的 BRAVIA 電視品牌等。

經過斯金格的一系列改革,Sony在 2007 財年創下了Sony史上最高營業額、利潤的記錄。但好景不長,2008 年開始,全球金融危機來襲,全球化戰略執行得很徹底的Sony受到影響頗大,虧損嚴重。

從 2008 財年到 2014 財年,除 2012 財年外,Sony每一個財年都在虧損,其背後的原因與Sony在和韓國競爭對手的爭奪中,為了市場佔有率和營收而放棄利潤有關。而 2012 財年的盈利則是因為Sony在當年出售了大樓等資產。

但不得不提的是,Sony在 2012 年迎來了現任社長平井一夫。


平井一夫在任內大力推行“One Sony”政策,並繼續業務架構的改革。從前不久Sony發佈的 2015 財年財報來看,這種改革在開始見到了成效。Sony在 2015 財年一轉頹勢,淨利潤為 13.08 億美元。

2015 財年是Sony總裁兼 CEO 平井一夫第二個中期計劃(2015 財年至 2017 財年)的第一年,這也標誌着Sony公司由業務架構改革順利邁進利潤增長階段。

從業績上看,一個經營更加靈活的Sony,未來或許更加可期。

一個維護“夢想”的科技公司

中國科技圈這個江湖中,簡稱“索粉”的Sony的粉絲們可是響噹噹的一派。為什麼説“響噹噹”?一個原因當然是那句響徹互聯網的“Sony XX 好”的口號。

今年除了是Sony成立 70 週年,同時也是Sony中國成立 20 週年的日子。3 月底,我也有幸受邀參加了Sony中國 20 週年慶祝活動。本次慶典活動的現場當然沒有出現這個口號。“索大好”三個字更多的出現在了各位粉絲的衣服及燈牌上。


現在 50 名粉絲的狂熱絲毫不比現在的明星藝人的粉絲狂熱程度差。

每個明星藝人都有一眾粉絲,作為科技企業中明星,擁有 70 年積澱的Sony,粉絲者甚眾。其全球的擁躉數量和忠誠程度或許只有蘋果的“果粉”能與“索粉”抗衡。

Sony為什麼能收穫如此多的忠實擁躉?

一個原因是 Sony Design,和蘋果一樣,Sony極其注重產品的設計以及設計背後的哲學。Sony於 1961 年成立設計中心,由被譽為Sony中興之祖的大賀典雄主持,Sony的設計哲學——“前所未有的”、“永遠領先的”,也於此成型。並由此孕育出了“原創造型”、“創造新生活品味”、“機能美”、“更便利”之設計理念。
另一個原因,Sony的企業標語或許能透露一二。

Sony的企業標語從“Digital Dream Kids/Do you dream in Sony?”到“make.believe/BE MOVED”,無一不在強調Sony的產品對於青少年、普通人的激勵和夢想維護的作用。其中文企業標語“創新源於好奇、夢想成就未來”更是直接點明瞭這層關係。


(Sony國際教育的展台上亮相了教育套件 KOOV 的概念模型,可培養兒童編程興趣)

很多跨國公司因其規模大、銷售額高都可以用“龐大”來形容;而能用“偉大”來形容的公司,在我看來,很少。但Sony的前面若以“偉大”作定語來形容,是當之無愧的。

即使不提Sony一直以來的環保努力,一個科技公司一直致力於維護消費者少年時期的夢想和好奇心,在一個領域精耕 70 年帶來無數的經典產品,並在多數領域奠定了行業標準和規範,這樣的公司自然值得所有受惠的人尊重。


不把“改變世界”放在嘴邊,但實實在在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及娛樂方式。這樣的Sony怎能不讓人愛?

“人到七十古來稀。”一個科技公司 70 年來主業一直未變,這更是不容易。

期待Sony在新的 70 週年裏,繼續 make.believe,讓想象成為可能,並有探索更多好奇心,更多的人 BE MOVED。

題圖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來自Sony中國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標籤: Sony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