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陸上着落成功,SpaceX 開始準備成功前的“臨門一腳”!

愛範兒 於 19/07/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用着陸海上無人船的模式回收,然後再次利用這樣的火箭完成更多任務」,這句話在幾年前無異於“天方夜譚”,但是 Elon Musk 和他的 SpaceX 這次距離這個終極目標又近了一步:

引用在昨天 NASA 對其 CRS-9 計劃的説明會中,SpaceX 方面提到了大家最為關心的「火箭重複利用計劃」——第一枚被重複發射的火箭將會是第二枚成功在海上回收的火箭。

之所以選擇第二枚的原因也很簡單,Elon Musk 認為「第一枚成功回收的火箭實在太具有歷史意義,必須直接將其送進博物館去」。


圖片來自 Youtube

換個角度來解釋的話,實際上是 Elon Musk 認為現在哪怕是「最靠譜」的陸地着陸回收也同樣存在風險,而他不願意拿這一枚具有紀念意義的火箭去“冒險”。

按照 Elon Musk 的這個説法,今年 5 月 6 日在 JCSAT-14 任務中實現第二次成功海上降落第一級火箭將成為第一個被重複發射上太空的 SpaceX 火箭。預計的發射時間將會在今年的 9 月或者 10 月。

CRS-9:又一次陸上着落成功

 圖片來自 Reddit

這次 CRS-9 計劃已經於今天中午 12 點半實現了 SpaceX 第一級火箭的着陸回收。

正式開始重複使用火箭的第一級非常重要,這次 CRS-9 任務同樣值得關注,因為這次的任務中也包括了回收第一級火箭的任務,而且地點是——陸地。

這自然不能不提到經常被拿來跟 SpaceX 一起類比的另外一家宇宙開發初創公司 Blue Origin,後者一直以來都在進行陸上着陸的測試。

而 SpaceX 之所以選擇向海上着陸發展,也是因為擔憂陸上着陸一旦失敗,造成的損失比較大不説,同時如果需要將火箭重新着陸到原來的發射點附近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圖片來自 Reddit

那麼為什麼 SpaceX 為什麼這次會選擇陸上着陸而不是海上着陸呢?

相對於在海上位置以及姿態都相對不固定的無人船,堅實的發射場地面肯定是更好的選擇。早在 2015 年底,SpaceX 就在其 OG2 任務中完成了陸上着陸,而且是一次成功。整件事對於主攻海上着陸的 SpaceX 更像是“小兒科”。

而 Elon Musk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不在進行海上着陸嘗試,而是直接換成一次陸上着陸的“成功”,也跟最近 SolarCity、Tesla 等一系列意外引起的對他本人以及其大膽事業猜疑有不可劃分的關係。


圖片來自 Astronautinews

而之前雖然已經取得了 3 次海上着陸成功的記錄,但實際上最近一次的海上着陸因為火箭本身發動機失效的情況,最終並沒有“緩慢”的降落到無人船之上,而是發生了劇烈的撞擊。

這樣看來,最靠譜的、也是提振士氣的最好辦法也只能是來一次堪稱“完美”的陸上降落了。

進入下一階段的 Space X


題圖來自 Techinsider

從 2010 年 SpaceX 的 Falcon 9 第一次升空算起,已經過去了差不多 6  個年頭,在 Elon Musk 的「快馬加鞭」之下,SpaceX 的步伐幾乎從未停歇,截止目前已經進行了 25 次飛行。

而且從 LEO(近地軌道)到更高的 GTO(地球同步軌道),從最初的不回收,到不使用無人船的海上模擬回收,再到 2016 年連續三次的成功回收,SpaceX 距離完成其既定的“發射火箭-完成衞星、運輸任務-回收火箭第一級-然後繼續重複”的基礎構想一直在越來越近。


圖片來自 Chuansong

這四個步驟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回收火箭」,畢竟這是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的任務,而 SpaceX 幾乎是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趟出了一條全新的火箭回收思路。

而「再次發射」可謂是打破傳統宇宙開發的「臨門一腳」,雖然 SpaceX 的發射過程成功率表現的一直比較優秀,但這個任務同樣也存在風險。


圖片來自 Wikipedia

航天史上最為出名的事故——“挑戰者號”的墜毀問題就出在循環利用的 SBS(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之上:在低温天氣下其密封的橡膠圈失效最終燃料泄漏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航天飛機在 15 公里的高度上完全解體,所有宇航員也就此遇難。


圖片來自 Extremetech

當然這次事故更多的歸罪於 SBS 的設計以及 NASA 負責人在指揮中所犯下的錯誤,但是必須重視的是,多次利用的一級火箭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的一個物體,在重複發射之間複雜的翻新及檢查工作直接決定着之後發射是否能夠取得成功。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旦 SpaceX 將這套環路打通,並且能夠實現一級火箭的長期循環利用,SpaceX 就將在接下來的太空開發競賽中獲得先機。

火箭上天不可怕,火箭上天降落也不可怕,火箭上天降落了還能再上天才最可怕。

題圖來自 Techinsider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