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輕騎”的摩拜單車,正逐漸成為“共享單車”發展主角?

愛範兒 於 21/10/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一個大家還在討論“如何才能賺錢”的方向,能夠火成這個樣子,的確令人“詫異”。

早在 9 月初,愛範兒(微信號:ifanr)就曾對“共享自行車”進行了一次深度報道。但誰也想不到,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兩大主角摩拜單車和 ofo 的“動作”都會如此之大:

  • 9 月 26 號ofo 完成 B+ 輪融資,金額數千萬美元,融資方為滴滴出行;
  • 9 月 30 號,摩拜單車完成 C 輪融資,金額 1 億美元,融資方為紅杉資本、高瓴資本;
  • 10 月 10 號ofo 完成 C 輪融資,金額 1.3 億美元,融資方包括滴滴、小米、順為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元璟資本。
  • 10 月 13 號,摩拜單車完成 C+ 輪融資,金額未透露,融資方包括騰訊、紅杉資本、高瓴資本、華平投資、啟明創投、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

除了金額特別巨大,能夠“驚動”如此之多創投機構,這本身就極為罕見,也讓人愈發看不懂“共享自行車”的未來走向。

就在數小時前,摩拜單車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發佈會,但這次主題不再是城市業務進一步擴展,而是一款全新的共享自行車硬件——Mobike Lite(摩拜輕騎)。

Mobike Lite,除了“輕”你還需要知道啥?


銀色車身、橙色輪子,Mobike Lite 直接繼承了之前 Mobike 顏色要素。正如其名字“摩拜輕騎”,Mobike Lite 的確比之前 25 公斤的 Mobike 要輕上不少。

同時,Mobike Lite 也不像之前 Mobike 那樣“另類”:典型的女士單車造型、前後重回雙叉設計、鏈條傳統、剎車線外置等等。

當然在細節上 Mobike Lite 還是要比普通自行車好上不少:依舊使用實心橡膠輪胎,線條和結構同樣簡潔的一體車架(擋泥板和主車架一體),甚至還引入了之前怕成為垃圾儲存點的“前車筐”。同時,車載智能設備供電方式也從之前的騎行過程發電,轉變為了太陽能發電。


另外一個亮點在於輪胎,雖然依舊採用了實心橡膠輪胎,但加入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輪胎上打有兩圈小圓孔,為輪胎受力下收縮提供了空間,從而為單車提供了一定避震能力。應該比不上普通充氣輪胎,但總好過沒有。

雖然我們還沒能親身體驗 Mobike Lite,但是不難預測:Mobike Lite 必將在騎乘體驗上上一個“台階”,甚至有可能直接超越競爭對手 ofo。

這款車是否也跟 Mobike 一樣自行打造?愛範兒(微信號:ifanr)也在第一時間聯繫了摩拜單車,得到的回覆是:

引用在這次的單車中我們引入了一些產業鏈配件,但是核心的智能鎖依舊是我們自己打造。


與車輛一同變化的還有定價,“有意無意”地,Mobike Lite 的使用費被設定在了每半小時 0.5 元,與競爭對手 ofo 的每小時 1 元完全相同。

在車輛諸多細節變化的“表象”之下,Mobike Lite 成本大小也發生了大幅度變化。根據其做工來參考:Mobike Lite 的實際成本很可能不到 4 位數,遠小於 Mobike 之前所宣稱的 3000 元以上。

成本究竟決定了什麼?


圖片來自 GET

成本,不就是決定了在擁有同樣資金的前提下,能夠打造多少單車,並且在具體城市、或是全國覆蓋到什麼程度麼?
這個思路貌似很直接,但卻忽略了“共享自行車”所需要面對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中國特色。

首先是“中國特色”,“共享自行車”的定義就是希望能夠讓數位乃至數十位使用者共用一輛自行車。而在這些使用者其中,肯定有希望能夠“獨自擁有”共享自行車的人存在,甚至於有的人還會研究如何將這些看似“無主”的共享自行車變成自己兜裏的鈔票。

如何合理的限制用户合理使用“共享自行車”也就成為了一個必須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摩拜單車和 ofo 雖然都採用了密碼鎖,但實際上解決方案卻有所不同。


圖片來自 Hksilicon

從校園“萌芽”的 ofo 方式相對較“輕”,每輛車一個簡單的數字密碼鎖,並且不會每次改變。用户只要使用過車輛一次,就已經擁有了開鎖的能力。這樣低成本的防盜用設計,讓“ofo”在初期就遭遇了很多“人為損失”。

很多學生自己再帶一把鎖,每次用完之後把自己和 ofo 的鎖都鎖上。部分校園論壇上甚至流出了各種“密碼攻略”,告訴你如何根據車輛編號、學校等信息直接得出密碼,連 App 都不用開就能騎走了。

據説也是這個原因導致“ofo”只得被迫採用在校園增派人手維護,這也是 ofo 距離其所希望“共享自行車少維護甚至不用維護”的目標越來越遠。

相比之下,摩拜單車之前的解決方案則顯得有點“過度重視”,並且按着“最壞情況”打造出來。獨立設計的部件並不與其他單車通用,而關鍵性的單車鎖結構也與 App 直接聯動,打開車鎖開始計費,鎖上停止計費的設定不僅符合用户使用規律,同時也避免了有人直接記住密碼打開車鎖使用。
但很快,現實還是給摩拜單車上了一課。在 ofo 被“偷”騎的同時,Mobike 卻被“回收業者”所盯上,其紮實的分量也順其自然地為這些人換回來了更多鈔票。


圖片來自 Tonycavanagh

成本——“蹺蹺板”的基座

最終我們不難得出一個規律:共享單車的成本控制,就像一個蹺蹺板的基座,而蹺蹺板的兩頭恰好是“中國特色”和“覆蓋程度”。如果成本低了,“覆蓋程度”就能增加,單也更難應對“中國特色”;如果成本高了,那麼“覆蓋程度”又會變成一個問題。

無論偏向哪一個方向都必然會令另一個問題更加嚴重,最終形成新的短板。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Mobike Lite 或許就是摩拜單車根據前期 Mobike 使用情況進行進一步平衡之後所得到的產物。

老問題:到底怎麼賺錢?


圖片來自 Awesomejelly

提到“共享自行車”,自然不能不提“賺錢”這個話題。正如之前文章中我曾經提到的:

引用共享單車”本來就不是一個指望靠普通民眾過活的創業項目。唯一的“解藥”實際捏在政府手裏。

因為公共自行車除了自身收費之外,在“解決城市交通壓力”這件事上同樣具有價值。但這個價值需要從政府能夠減少在其他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上面的花費來進行體現。


圖片來自 Nanzao

在今天發佈會現場,也有記者就“摩拜將如何實現盈利”詢問了總裁胡煒煒,他給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回覆:

引用我們這個是很長遠的問題,並不在這個階段適合交代。

我不在乎別人是不是説我們是共享經濟,我也不在乎大家説我們是不是綠色、健康、環保,更重要的是人們是否需要這樣的產品,我不是為了酷炫,不是為了拿投資,不是為了短期的利益做這件事,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比較長期的過程。

這一大段“漂亮話”最終也沒有解釋關於如何賺錢的問題,但卻“饒有深意”地引出了一個假設:摩拜單車短期並不打算盈利?即便是想做一些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東西,終歸不能一直虧錢吧?如果盈利計劃比較長遠,那憑什麼現在都不能盈利,將來又能盈利呢?

至少短期來看,摩拜並不打算揭示問題的答案。

共享單車要走的路,還長着呢


圖片來自 多維社區

回顧 ofo、摩拜單車的發展,雖然兩者同在共享單車領域耕耘,但卻走了兩條不同路線:ofo 更偏重於商業模式和規模;摩拜單車更偏重於產品,即單車本身。


圖片來自 Touzi101

在 ofo 誕生的校園市場下,“中國特色”問題還算“可控”,但自從開放到社會之後,其其容易推廣的“輕模式”反而成為了其發展路上的一個“大泥潭”。即便參考摩拜單車打造出一套類似的智能單車鎖產品,也很難對之前佈局到線下的單車進行改造(成本實在太大)。

這已經從事實上威脅到了 ofo 接下來的推廣,以及生存問題。

當然,摩拜單車也同樣存在問題,即便在成本控制上更加周全,繼續前行依然是個“瘋狂燒錢”的過程。能否找到那麼多錢燒?燒完了又能否真能遇見“共享單車的春天”?

這些問題,也唯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