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款 MacBook Pro 評測:性能強沒強,續航長沒長?

愛範兒 於 07/07/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引用WWDC17 上,蘋果對 Mac 產品線全面更新,配置升級,外觀不變。

這是味同嚼蠟的敷衍,還是神器加身的涅槃?

我們將用三篇評測文章,還原最真實的 MacBook、MacBook Pro 和 iMac。

近幾年,蘋果激進地推動 MacBook 上的技術變革,從 Retina 屏幕到 PCI-E SSD 模塊再到 Touch Bar,不斷有媒體驚呼: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蘋果前進的腳步了。

遺憾的是,雖然蘋果衝破了 Wintel 體系中 Win 這個頭,卻還是沒能一鼓作氣撼動 tel 這個尾,每當 Intel 的新處理器跳票時,蘋果也只能拆了舊牆補新牆。

2014 年底,Intel 代號 Broadwell 的第五代酷睿延遲上市,直接導致 2014 年 7 月的 MacBook Pro 再度使用了四代 Haswell 處理器,直到 2015 年 3 月,才換上了本來應該在前一年就用上的 Broadwell,也讓 2015 款 Pro 最終成為一代經典。如今,歷史重現,2016 年發佈全新一代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時,又遇上了七代酷睿 Kaby Lake 難產,蘋果只得尷尬地祭出六代酷睿 Skylake 救急,我估計蘋果當時把 Intel 拿去祭旗的心思都有了。


於是學乖了的用户對 2016 款 Pro 拿出了“將信將疑,若即若離”的態度。2017 年 6 月,蘋果終於在 WWDC 上宣告 Kaby Lake 版 Pro 上市,或許,這才是 Touch Bar 版本 Pro 最初該有的樣子。


看不見的祕密

iPhone 換代上的經驗,讓我對蘋果硬件的第一代總是充滿警覺,從 iPhone 4 的天線門,到 iPhone 5 的掉漆門,再到 iPhone 6 的彎曲門,無一不是在同設計的 S 款上得到了結構的優化。而 2016 款 Pro 在發佈之後,也陸續有用户反應遇到了花屏、續航和異響等問題,雖然愛範兒(微信號:ifanr)拿到的 2016 款在使用中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但也對新款模具的變化充滿期待。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7 款 MacBook Pro 的模具同上一代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這樣的話,那些看不到的祕密還依舊保留着,很多人簡單的認為非 Touch Bar 版本就是簡單了沒有安裝 Touch Bar 這個組件,其實不然。

首先,非 Touchbar 版本的電池容量比 Touch Bar 要大,你沒有看錯,因為 Touch Bar 組件本身要佔據一定的體積,所以壓縮了電池部分的容量,從蘋果官網可以看出,非 Touch Bar 版本的電池容量為 54.5wh,而 Touch Bar 版本的為 49.2 wh。


其次,非 Touch Bar 版本的音頻系統相對有縮水,非 Touch Bar 版本只有兩個麥克風,而 Touch Bar 版本有三個,同時音響部分也更小。

再次,非 Touch Bar 版本的散熱系統相對有縮水,非 Touch Bar 版本只有一個風扇,而 Touch Bar 版本有兩個,具體可以看下圖的比較,上面的為 Touch Bar 版本,下圖為無 Touch Bar 版本,圖片來自 ifixit


最後,Touch Bar 版本左右兩側的 ThunderBolt 3 接口的速度並不一致,在蘋果的官方技術支持裏,明確提示用户,在 Touch Bar 版本的機型上,左側的兩個 ThunderBolt 3 接口可以全速運行,但右側的性能會稍低,建議大家把 5K 顯示器或者高速磁盤等對性能敏感的設備連接在左側,非 Touch Bar 版本因為只有兩個 ThunderBolt 3 接口,所以都是全速的。本技術支持文檔僅更新到今年 4 月,對於 2017 款機型尚未做出明確説明。


順道在這裏解釋一下為什麼全系 MacBook Pro 最高只支持 16GB 內存,對於面向專業行業用户的產品,當前 Pro 產品線最高只支持 16GB 內存選配引發了不少人的吐槽,為此蘋果全球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專門寫過一封信做了解釋。

當前的七代酷睿 CPU 支持的內存種類有以下三種:DDR4、DDR3L、LPDDR3,性能依次遞減,能耗也依次遞減,在全速運行的情況下,DDR4 內存模組的功耗大約是 5W,而 LPDDR3 只需要 1.5W,別小看這一點點差距,如果裝在 Pro 上,就會讓內存在整機的能耗比例從大約 10% 增加到 30%。


另外 LPDDR3 因為最初是為了手機等移動設備設計的,所以在待機等低功耗模式下有更多的優化,如果用 DDR4 內存的,Pro 只能待機 7 天,而 LPDDR3 則能保證待機 30 天。

而 Pro 主板上留給內存模塊安裝的位置並不多,只有下圖中淺綠色的這一部分,因此目前只能安放 16GB 內存,如果想要更大,就需要主板在硬件上重新設計或者犧牲更多的電池體積。


也就是説,要想期待更大的內存選擇,恐怕要等 10nm 的新 Intel CPU 登場了,屆時才有可能用上 LPDDR4 更大的單體內存模塊,無論如何,在這樣一款專業向的設備上做出這種功耗和性能之間的妥協永遠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順便説一句,雖然從參數上看,2017 款 Pro 的屏幕還是沿用的 2016 款的那塊最高亮度 500 尼特,P3 廣色域的屏幕,但我們手頭拿到的 2017 款 Pro 明顯在可視角度上有很好的優化,在傾斜 45 度以上的時候,2016 款(圖左)出現了明顯的偏色而 2017 款沒有。


性能到底強沒強?

很多人選擇等待 2017 款 Pro 的重要緣故,就是對七代酷睿的性能寄予厚望。

2017 款 Pro 的 CPU 型號就是把 2016 款的 6 字頭換成了 7,具體的規格參見下表。


七代酷睿具體升級的技術細節我們在 2017 款 MacBook 的評論文章中做過介紹,這裏不再贅述,具體到 13 寸 MacBook Pro 上,有兩個技術細節需要注意:

第一點,因為七代酷睿在架構上的優化,使得其頻率提升和上限都相對上代有了明顯的優化,你會發現,這代酷睿的 Turbo Boost 頻率動輒就比默認頻率高出 1GHz,甚至 1.5GHz,Turbo Boost 有個中文名叫做睿頻,這項技術只有 i5 和 i7 這些中高端處理器才能享受,它能讓 CPU 在高負荷情況下自動提升頻率,更高的 Turbo Boost,意味着 2017 款 MacBook Pro 在專業任務中性能表現會更好。


第二點,無 Touch Bar 版本採用的 CPU 型號都是低 TDP 版本的,通俗來説就是在一般負荷下更為節能,上面説過無 Touch Bar 版本的電池容量更大一些,所以理論上講無 Touch Bar 版本的續航表現會更為理想。


但蘋果還有一個殺手鐗,就是去掉了這些 CPU 的功耗上限,也就是在調教上允許 CPU 長時間處於高性能狀態,從上表可以看出,無 Touch Bar 版本的 Turbo Boost 頻率反而更高,也就是説無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在性能上可能會出現以下犯上的可能。

愛範兒手頭的 2016 款和 2017 款 Pro 都是 13寸 Touch Bar,i5 標配, 8G 內存,256GB 存儲的同檔機型,正好做一次管中窺豹的跨年對比。


另外,你會發現我們加入了 iMac 的對比項,這是因為當前入門版的 27 寸 5K iMac 標配正好和 13 寸 MacBook 處於同一價位區間,給大家對買筆記本還是買台式機,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是因為有個要寫 iMac 評測的人不想做圖的呢)。


從主流測試軟件的結果看,2017 款 MacBook Pro 的單核性能提升並不大,但整體性能卻提升了 11% 到 19% 不等。


CPU 的數據與 Intel 官方承諾的約 12% 的性能提升幅度相差不大,另一個大家比較關注的是 GPU 的提升,我們專門找到了 Unigine ValleyCineBench 兩個跨平台工具做了對比,使用 Windows 的用户也可以下載進行對比,從數據來看,顯卡性能確實提升了,但是幅度不到 5%。

本次 MacBook Pro 更新的一個最大亮點是將對外部顯卡提供支持,Pro 可以通過 ThunderBolt 3 接口連接獨立的顯卡,首款官方套件將於 2018 年春季到來,但其實現在已經有第三方的顯卡盒出現,是圖形工作者/遊戲愛好者絕對不容錯過的。


“翻倍”彷彿成了每次 Mac SSD 更新的必有修飾,雖然本次 WWDC 上蘋果依然強調了 SSD 性能有了明顯提升,但我們實測,寫入性能提升了 1%,讀取性能提升了 4%,基本可以理解是同一個東西,從蘋果官方的介紹頁可以看出,蘋果是在一台 512GB 存儲的 MacBook 上做的測試,建議對磁盤性能要求極高的用户選購 512GB 或者更大容量的機型。


但由於絕大多數用户都會選擇購買入門款的 MacBook Pro,可以比較負責任的講,2017 款 MacBook Pro 在基礎版上的性能只有 10% 左右的提升,差別不大。

續航到底長沒長?

很多人對是否購入 MacBook Pro 猶豫不決的緣故,在於續航。原本 Pro 系列的續航就無法和 Air 以及 12 寸 MacBook 相媲美,而換代之後更是雪上加霜,這次 2017 款,能否在續航上給我們以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在蘋果官網 MacBook 的介紹頁上,無論是 2016 款 Pro,還是 2017 款有/無 Touch Bar 版本 Pro,電池續航市場都標註為 10 個小時,為此愛範兒(微信號:ifanr)懶得做圖的主編專門諮詢了蘋果有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蘋果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會標註在其續航測試標準下,一定能達到的數據值,也就是説實測可能會比標稱值更長。


為此,我們對 2017 款 MacBook Pro 連同 2016 款進行了兩次完整的充放電測試。兩次測試的目的不一,前一次為了查看 2017 款相較 2016 款在節能上有沒有優化,後一次為了統計 2017 款 MacBook 的正常使用時間。

在前一次測試中,我們將兩台設備放置於同一使用環境,並通過 Mac 的系統遷移將兩台設備的軟件環境調整為一致的狀態。


我們通過 IINA 播放 4K 的紙牌屋選集,音量調整為 50%,亮度為最高值減去 4 格,在連續播放一個小時之後,2017 款剩餘 92% 的電量,2016 款剩餘 91%。

為了模擬真實使用場景,我們合蓋待機半小時,再同時瀏覽網頁 35 分鐘,這時 2017 款剩餘 87%,2016 款剩餘 86%。隨後我們關機半小時,在開機後文檔處理一小時,2017 款剩餘 72%,2016 款剩餘 69%。


也許不再需要我囉嗦下去,大家已經可以看出來,2017 款 Pro 和 2016 款在日常應用中的能耗基本處於同一水平,而且你還要考慮到這台 2017 款的設備是全新,而 2016 款的設備已經正常使用了大半年,電池完整循環了 74 次。

而就在今天,在我被催稿兩週之後,我快馬加鞭(火燒屁股)的進行了第二次測試,從早上 8:30 滿電開始工作,電池的消耗情況如下:在 7 個半小時之後,電池全部耗盡(作為對比,2016 款的 Pro 堅持了 7 個小時多一點)。


(2017 款 Pro 續航情況)


(2016 款 Pro 續航情況)

從結論看,2017 款 Pro 的電池續航,在中度負荷的文字處理工況下,並不足以續航 10 個小時,比較能給人安全感的續航週期只有 7 小時,相信如果是高負荷圖像處理的話,電池續航只會更短。

買不買?

除了上面仔細對比的幾部分內容之外,2017 款 Pro 和 2016 款完全保持着一樣的狀態,Touch Bar 和 Touch ID 的用法和生態並沒有明顯的擴展。


二代蝶式鍵盤的手感也沒有變化(而且個人意見是 Pro 的鍵盤手感甚至比不上 2017 款 MacBook,不排除個體差異問題)。


在 WWDC 17 上,當蘋果宣佈 MacBook Pro 降價 200 美元的時候,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歡欣雀躍,阻礙很多人入手 Pro 的 “窮”似乎威脅度又降低了一些。

但等真正看到配置表的時候,大家才發現,無 Touch Bar 版本的最低配置的存儲從 256GB 降低到 128GB,而原本存在的配置還漲價了 400。


比如,13 寸無 Touch Bar 256GB 版本從 11488 人民幣漲價到 11888 元,Touch Bar 版本從 13888 元漲價到 14288 元。

考慮到性能提升、人民幣匯率和閃存價格的變化,這個價格的變化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再加上隨着供貨在銷售端的改善,其實很多人到手的價格要比去年更為實惠一點。


最最重要的是,一切心理癥結都在此刻消散,無論是對於老款有任何不滿,或者單純的因為處女座情結而受不了一款設備沒用上它原本應該有的最新硬件的,都可以據此畫上句號。


心理防線推倒之後,除了買,還能做什麼呢?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