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蘋果眼鏡會是什麼樣?重在頭戴顯示而非 ARKit

愛範兒 於 22/08/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從模樣到技術,如今的智能手機都愈發趨同,各種發展瓶頸也已顯露無疑,比如説現階段的這樣兩大基本矛盾:

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屏幕尺寸需要,同落後的人手大小進化速度之間的矛盾;

二是,越來越全天化的手機使用時長,同人民生產生活所需佔用手、眼之間的矛盾。


(同為 5.5 寸屏的 iPhone 6s Plus 和夏普 AQUOS S2,4.7 寸的 iPhone 7)

對於前者,一場窄邊框全面屏革命眼下正在進行。此前,主流的手機屏幕大小達到 5.5-5.7 英寸就已至極限,更大的屏幕受制於人們對便攜性的需要。

今年以來,全面屏的三星 Galaxy S8、LG G6、夏普 AQUOS S2 相繼發佈,iPhone 8 預計也會使用該技術。在和常規 5.5 寸屏手機差不多的體型上,它們的屏幕大小達到了 5.8-6.4 英寸。


(圖自:i-cdn

但如此也已到頭。當機身正面屏佔比接近 100%,只要仍需考慮便攜,再想進一步擴大顯示面積,就會面臨難以逾越的阻礙。

至於後者,解釋起來就簡單得多了:


(圖自:廣州參考

我不相信,你未曾在地鐵公交上見到過更誇張的情景。甚至在不少一線城市人擠人的通勤高峰,依然有相當多的乘客始終機不離手。這背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所“綁架”的事實。

尤其當這一點結合上面的屏幕尺寸問題,人們雙手(當然還有雙眼)同時被手機佔用的時間大大增加了。


(圖自:新浪看點

雙手 + 雙眼,既是精力也是生產力

如果説在閒暇生活中這還不是問題,那麼到了生產工作時,雙手可是實實在在的“真·生產力工具”。甚至從歷史角度看,技術進步的結果本應是解放生產力,而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單説這一點恐怕適得其反了。

這並不是説,智能手機在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的便利、高效,就這麼被一個“佔據雙手”的缺點所抹去了。

而是説,對於不少不甚重要的瑣碎事務,同時動用雙手雙眼未免過於奢侈。假如有什麼設備能夠讓人們在此同時做其他事,那將是再方便不過。

(圖自:huffpost

這個“其他事”甚至未必是嚴肅的“事”。比如,擠地鐵刷新聞的同時,還能“抓穩扶手”?比如,走在路上看微信消息的同時,還能“顧及四周”?


(圖自:gaiahealthblog

一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雙眼和雙手的設備,你大概也能想到,最有希望的大概是 AR 眼鏡。


(愛普生 AR 眼鏡 Moverio BT-300)

AR 眼鏡在這方面的優勢,也是很多現有高價產品被用於企業市場的原因之一。比起個人用户,企業用户更需要提高效率並可以由此獲利,也就更能得起承受高昂成本。沉寂兩年之久的 Google Glass,今年也是借企業市場悄然迴歸


(2014 年,戴上 Google Glass 打網球的費天王)

“Google Glass 模式”與 “HoloLens 模式”

2014 年問世的 Google Glass,是十分接近這一理念的先行者。但一方面,它的顯示、性能、功能都不足以獨擔重任,電量也難撐上一天。儘管可以獨立使用,卻無法成為人們隨身唯一的 “One Device”——像智能手機那樣。


另一方面,Google Glass 解放了雙眼和脖子,但和解放雙手無緣。它需要佩戴者抬手通過觸摸板操作,而當時的語音識別技術只能作為有限的輔助。

獨立運行的 AR 眼鏡,需要搭載計算、存儲、輸入、顯示、連接等全套部件。而這些不僅都要耗電,還擠佔了寶貴的重量配額,電池容量更加受限。

在電池性能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 2014 年,Google Glass 貧瘠的續航性能是必然結果。


(HoloLens)

要在獨立運行的前提下,達到不錯的處理能力和完整的功能,以現有的技術水平,大概可以參考微軟 HoloLens 的體型和重量——基本杜絕了作為日常佩戴設備的可能性。


(Google Glass 顯示模塊,圖自:play3r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 的另一大差別是,某種意義上講,前者並不能稱為真正的 AR 設備,Google Glass 更接近一款頭戴顯示設備。

戴上 Google Glass,你會在右眼鏡片上看到小小的一個顯示區域,它會隨着你的視線而移動 ,但相對於整個視野的位置保持不變,有點類似視頻播放軟件中的工具欄。


而戴上 HoloLens,你所看到的虛擬界面和虛擬物體,都可以依附在現實世界中,好像牆壁上、桌子上放着顯示器和真的物體 。HoloLens 搭載了一系列攝像頭組件,再加上完整的 3D 建模能力,這種真正將虛擬與真實世界融為一體的能力,是微軟將其稱之為 MR 混合現實(而非 AR)的底氣。


(微軟 HoloLens 配備的一系列傳感器和攝像頭以感知現實環境)

但眼下,假如真有一款可穿戴設備,能夠將雙手和雙眼從智能手機的方寸屏幕中解放出來,大家真的會介意它是否能做到混合虛擬與現實嗎?以及,真的會介意必須要在褲兜裏揣另一樣東西嗎?


(圖自:YouTube

Apple Watch 無法脱離 iPhone 單獨工作使它頗顯雞肋。但除了腕上震動提高了對新消息的敏感度,它並沒能解放人的任何肢體。

反倒是,除了查看通知還算方便,當需要操作時,用手機單手好歹還能應付,Apple Watch 則徹底把兩隻手都捆了上去——你猜,有多少用户曾經拿鼻子戳過錶盤?


(圖自:WSJ

也就是説,不能獨立使用,並非對所一切可穿戴設備都是不可原諒的弊病。尤其是,當犧牲獨立性能夠帶來更多“福利”時。比如,更早的擁有一副可以解放雙手、解放視線的 AR 眼鏡。

蘋果的頭顯設備方案


(圖自:patentlyapple

 2013 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了蘋果一項頭戴顯示設備(Head Mounted Display)專利,包括有線、無線兩種方式,連接到 iPod 等設備上。2015 年,這項專利涵蓋的連接設備被拓展到了 iPhone 和 iPad

考慮到蘋果現已擁有 Airplay 這樣的無線投屏技術,更進一步,在頭戴設備和 iPhone 之間,建立短距離的無線顯示傳輸並非難事。


更早一些,2007 年,蘋果還有一個有線連接 iPod 的頭顯設備專利。由此可見,蘋果對於頭顯設備謀劃已久,甚至要早於近兩年的 VR、AR 設備興起。

去年蒂姆·庫克就曾公開表示,相比虛擬現實(VR),蘋果更加看好增強現實(AR)的前景


WWDC17 前夕,Reddit 上一位自稱富士康內部員工的用户,曝出了據稱是蘋果未來 12 個月的完整產品規劃。其中,從將推遲至年末發售的 HomePod 智能音箱,到 iMac、Macbook 設計不會有變動,再到 Macbook Air 不再更新,披露的諸多細節後來都一一被證明屬實。

自然,這封曝料也沒少了暫稱 Apple Glass 的蘋果 AR 眼鏡。

據曝料者所述,Apple Glass 將會類似於 Google Glass。右眼單側顯示(出於省電目的),光學部件由蔡司提供,配備骨傳導聽筒和降噪麥克風,電池可支持一天,通過 Siri 語音、觸摸板等多種方式操作,發佈時間最早要到 2018 年底。

ARKit 式虛擬現實融合?or 單純頭戴顯示?

(Magic Leap 上的 AR 圖形用户界面)

近日,Super Venture 公司合夥人、資深 VR 和 AR 領域投資者 Matt Miesnieks 在自己的 Medium 博客上,揭露了有關蘋果眼鏡的最新消息,比如——首版的 Apple Glass 尚不會支持蘋果的 ARKit。

按照 Miesnieks 所了解,蘋果將會在 9-12 個月後發佈首個 AR 眼鏡設備(同之前 Reddit 上的爆料相吻合)。但嚴格來講,它應算作一款頭戴顯示眼鏡,而不具備類似 ARKit 所帶來的現實與虛擬融合體驗。

換而言之,第一款 Apple Glass 並不能像 ARKit 演示的那樣,讓虛擬出的物體和現實世界融合、互動。


(ARKit)

它只是如 Google Glass 那樣,相當於將顯示模塊移到了眼鏡鏡片上。或者更直白一點講,如 Matt Miesnieks 所描述的,它更像是一個戴在臉上、視線可穿透的 Apple Watch。(在 Matt Miesnieks 看來,相比 ARKit 和 HoloLens,Google Glass 更應被視為一款頭戴顯示器,而非真正的 AR 眼鏡。)

2015 年,在蘋果的專利庫中,出現了一款帶有攝像頭、插入 iPhone 或 iPod 作為顯示器的頭戴眼鏡設備。在更遠一些的將來,這或許會成為搭載 ARKit 的蘋果眼鏡前身。


但目前看來,Apple Glass 的首個版本急需解決的,一是頭顯技術本身,二是需要一個大眾易於接受的外觀設計,逐步引導人們從手機時代,轉向適應頭戴智能眼鏡的時代。

後者將眼鏡本身限制在更現實的大小和形態,而在這樣的大小和形態下,當前的頭顯技術難以做到獨立運行、配備多攝像頭並支持 3D 建模等 ARKit 所需的功能。

另外,Matt Miesnieks 也提到,從一些擁有或用過蘋果原型機的人口中,他得知這款眼鏡將不會配備攝像頭


(想象一下戴這麼個東西擠地鐵…)

如果説,形似 Google Glass 的設備還不算太惹眼,能夠吸引到一些人嚐鮮,那麼戴上一個 HoloLens 樣式的傢伙出街,這隻怕會讓更多潛在消費者退避三舍。

當電子設備進入可穿戴時代,它就不得不更多的考慮時尚、個性、乃至低調。要讓用户往自己臉上戴的智能眼鏡,恐怕會成為有史以來對外觀設計要求最高的數碼產品:既要顯得炫酷吸引人,又不能太惹眼太 geek 不夠友好。


(Safilo 眼鏡,Marc Newson 設計)

支持蘋果眼鏡項目的潛在因素之一,是應好友 Jony Ive 之邀來到蘋果的工業設計大師 Marc Newson。2014 年加入以來,Marc Newson 還未給蘋果帶來自己主導或起至關重要作用的設計作品。

而 Marc Newson 本人恰有高端眼鏡設計經歷。眼鏡一直被工業設計師視為高難度的設計品類,它們不僅需要漂亮的外觀造型,還必須適應不同人羣多樣的臉型,和個性。

另外,Newson 曾為 LV 等奢侈品牌做過設計的經歷,會讓他在眼鏡這樣帶有時尚屬性的產品設計方面更有經驗。


放棄了 ARKit 融合虛擬的能力(至少在首款產品上),Apple Glass 不需要配備眾多複雜的攝像頭和傳感器;通過無線方式同 iPhone 連接,Apple Glass 將不需要十分強大的處理與存儲系統;電量只需應對顯示、無線連接等主要耗電組件,這減小了對嚴重受限的眼鏡電池的壓力。

操作方式的問題相對棘手。雖然可以預見到, 2018 年的 Siri 用於眼鏡設備的簡單操作不成問題。但在很多場景下語音識別操作並不合適,這不是語音識別技術本身所能解決的。


(Google Glass 的觸摸板)

在 Matt Miesnieks 看來,蘋果很可能會在這款眼鏡上,同時應用多種不同的操作方式:觸摸板、Siri 語音、手勢甚至是視線操作(不久前蘋果收購了眼部追蹤技術公司 SMI)。

另外,按照蘋果生態連通的慣例,iPhone 和 Apple Watch 也有機會作為 Apple Glass 的操作媒介。比如,當需要鍵盤輸入、分享內容給他人時,iPhone 的觸摸屏幕要比以上任何一種操作方式更合適。

更遠的將來,如 Matt Miesnieks 預測的 2021 年,蘋果終將會把 ARKit 整合到自己的眼鏡產品中。蘋果在 WWDC17 發佈 ARKit,會促進 iOS 開發者和用户對 AR 技術的關注和重視,今年的 iPhone 8 沒有理由不將 AR 作為升級考慮的重點。

那麼,當眼鏡設備的硬件技術水平,足以將攝像頭等 ARKit 必需部件整合進更小的機身;同時,大眾消費者對於頭戴設備的“存在感”更加適應;ARKit 的開發環境和應用場景也成熟起來。屆時,我們才會真正擁有一副搭載 ARKit,像 HoloLens 那樣將虛擬帶入現實的 AR 眼鏡。

據信,微軟和 Google 同樣在密謀類似的設備。Google 已經有之前的 Google Glass 作為參考,今年借企業版之機再次更新,很可能意味着這個眼鏡計劃中新硬件的重啟。

題圖來自:thedrum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