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誕生 16 週年:iPod 消逝,Music 永存

愛範兒 於 25/10/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2017 年 10 月 23 日,是 iPod 的第 16 個生日。
在蘋果官網上,你只能找到一款 iPod touch,孤零零地躺在 Music 的分類裏。隨着 iPod 陸續停產,這些精緻的小玩意兒終究也會被鎖進塵封的抽屜裏——在那之前,不妨讓我們回到十六年前那個輝煌的起點。

2001 年 10 月 23 日,在蘋果庫比蒂諾總部的大禮堂裏,喬布斯拿着撲克盒大小的 iPod,撬開了數字音樂世界的大門:

引用把 1000 首歌裝進你的口袋!


iPod 誕生前夕:數字音樂的黎明

1998 年,韓國公司世韓(Saehan)在日本市場推出了世界首款 MP3 播放器 MpMan F10。

MPMan 這個名字,顯然是在對標當時火遍全世界的Sony隨身聽 Walkman。在那個 CD 唱片流行的年代,以 MP3 為媒介 MPMan 顯得野心勃勃。MpMan F10 售價 250 美元,擁有 32MB 的存儲空間,可以放 8 首歌(每首時長約為 4 分鐘)。


(MPMan F10,圖片來源:93XRT

可惜,MPMan F10 並沒能掀起數字音樂革命的浪潮。1998 年底,美國 Diamond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二款 MP3 播放器 Rio PMP300,同樣是只有 32MB 的存儲空間,但支持 16MB/32MB 的 SD 卡,售價為 170 美元,比 MPMan F10 要便宜不少。

1998 年的聖誕節,Rio PMP300 成為美國最暢銷的聖誕禮物,一個月之內就賣出了 4 萬台。這時候,賣 CD 的唱片公司們感到不對勁了,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 RIAA)一怒之下把 Diamond 公司告上了法庭。


RIAA 認為,Diamond 公司的 MP3 違反了美國《家庭錄音法案》,該法案要求數字錄音設備必須具備反盜版編碼特徵。但法院認為,Diamond 公司的 MP3 並沒有錄製音樂的功能,僅僅是一種播放設備,與播放 CD 拷貝的隨身聽類似,因此並不違法。

這場糾紛以 Diamond 公司勝訴告終,但也催生了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組織 SDMI(Secure Digital Music Initiative)。

為了解決版權問題,Diamond 公司規定 Rio 的 MP3 播放器只能通過專用軟件進行音樂拷貝;同時音樂文件的上下傳也都受到嚴格限制,在其他電腦上使用時,還需要攜帶光盤驅動——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大部分數字音樂播放器都有專業配套軟件的原因之一。


(90 年代各式各樣的 Mp3,圖片來源:Pinterest

隨着 Rio 播放器的熱賣,MP3 格式為主的數字音樂開始風靡全球。數字音樂逐漸成為一門值得投入的生意,英特爾、Sony、耐克等巨頭也都紛紛入局,推出自家的類 MP3 播放器產品(實際上,Sony早期的幾款數字音樂產品並不支持 MP3 格式,而是想借此推廣自家的 ATRAC3 格式)。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 1999 年 Remote Solutions 的公司推出的「個人點唱機」PJB-100。

彼時,受限於存儲技術,大部分 MP3 只有 32MB 或 64MB 的容量,而 PJB-100 另闢蹊徑,採用筆記本電腦的硬盤作為存儲介質,擁有 4.8GB 的存儲空間,放滿 1000 首歌毫無壓力——可是,播放器內置了一塊筆記本電腦的硬盤,重量可想而知,799 美元的售價也比較高昂。


總而言之,在千禧年前後,數字音樂市場仍處在混沌無序的階段,隨身音樂市場仍舊是 Walkman 的天下。

iPod 誕生記

2000 年前後,託尼·法戴爾(Tony Fadell)從飛利浦公司離職創業,當時他的腦子裏已經有了一個很棒的想法:

引用打造一個 MP3 播放器,提供一套類似 Napster 的線上音樂服務,並圍繞這兩個產品建立一家公司。

當時,儘管市面上已經有各式各樣的 MP3 播放器,但音樂市場的老大依舊是 Walkman。而 Napster 也不被看好,音樂愛好者們可以通過該平台在網絡上共享音樂,這讓 Napster 成了唱片公司的眼中釘。

靠這樣兩個業務就能撐起一家公司?


(託尼·法戴爾,圖片來源:Cult of Mac

法戴爾的想法遭受了許多質疑,甚至吃了好幾次閉門羹——直到他遇見了蘋果的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

喬恩是喬布斯在 NEXT 時期的得力助手,曾經參與過 iMac 的研發。當時的蘋果並不好過。儘管已經有了 iMac 和 iBook 兩條主要的電腦產品線,但受經濟下滑的影響,蘋果電腦的銷量仍然不容樂觀。2001 年 1 月,蘋果公司損失了 1.95 億美元。這是自從喬布斯歸來後,第一次出現季度虧損。

在數字音樂興起的那個年代,蘋果電腦上既沒有 CD 刻錄機,也沒有音樂管理軟件,以致於連 Rio MP3 都不支持蘋果電腦。喬布斯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在一次和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他反省道:

引用我感覺自己像個笨蛋……我們失去了機會,必須努力工作才能趕上。

蘋果很快就有了動作,首先是收購了音樂管理軟件 SoundJam MP,改進了其用户界面,並新增了 CD 刻錄功能,這就是 iTunes。


(早期的 iTunes)

有了 iTunes 之後,喬布斯意識到這是切入音樂市場的好機會——當時,市面上還沒有什麼像樣的數字音樂播放器。於是,喬布斯指派喬恩主導這個項目,而喬恩與法戴爾一拍即合。

2001 年,蘋果聘請法戴爾帶領團隊操刀 iPod 的項目,產品原型來自於矽谷的一家創業公司 Portal Player,播放器大概有香菸盒大小,有一塊 LCD 顯示屏和一堆按鈕,看上去就像一個老式收音機。

iPod 團隊 Portal Player 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

  • 蘋果為其重新設計了用户界面,加入了許多 Mac 的視覺元素
  • 蘋果買下了東芝 1.8 英寸小型硬盤的專利,並用到了 iPod 上
  • 蘋果營銷主管菲利普·席勒(Phil Schiller)提出了「轉輪設計」
  • ……

就這樣,一羣擁有天才想法和先進技術的人匯聚到了一起,成就了 iPod。


iPod 消逝,Music 永存

2003 年 4 月,趁着 iPod 的大賣,蘋果順勢推出了 iTunes Music Store(後改名為 iTunes Store),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得到普遍認可的在線音樂商店,所有歌曲都以相同價格銷售,用户也不需負擔任何訂閲費用。

iPod 與 iTunes Store 的這套組合拳,真正意義上讓蘋果在音樂領域取代了Sony龍頭老大的位置,從此,蘋果不再單純是一家電腦公司,更是一家音樂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裏,iPod 都是蘋果公司最主要的產品。而音樂的基因,就這樣融入到了蘋果公司的企業文化當中。


(iPod 的發展歷程,圖片來源:The iPod Renaissance

2007 年,蘋果宣佈 iPod 銷量已經突破 1 億大關,也是在這一年,iPhone 橫空出世。從 iPhone 誕生起,就已經承擔了 iPod 的職能,還記得 iPhone 發佈會上,喬布斯是怎麼説的嗎?

引用今天我們要發佈三款新設備,一部新的 iPod、一款手機以及一台智能上網終端。

事實上,直到 2011 年的 iOS 5 上,蘋果才移除了 iPod App 的圖標,改成了 Music,這也意味着蘋果銷售策略的悄然轉變:

引用作為硬件,iPod 已經不再是蘋果發展的重心了,而 iPod 所代表的音樂內核,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蘋果確實也是這麼做的:

  • 2014 年,蘋果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Beats 公司
  • 2015 年,Apple Music 上線,提供音樂訂閲服務
  • 2016 年,蘋果推出了無線耳機 AirPods
  • 2017 年,蘋果發佈了智能音箱 HomePod

蘋果的音樂,早已隨着蘋果的產品和服務,融入生活的各個角落。如今,數字音樂就像自來水一般,只要你願意,幾乎沒有找不到的歌曲。此時,iPod 已不再是一個音樂播放器,而是代表了音樂的本質。

放 1000 首歌在口袋裏,還是放 10000 首歌在口袋裏?數字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因為蘋果的終極目標,是讓音樂無處不在。

題圖來源:ic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