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機器的另一面:革新驅動力也許源自於色欲,而不是科學本身

雷鋒網 於 23/10/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現在的計算機高科技領域的從業者,總是迫切地希望仿生機器擁有同人類一樣的思考能力。但是曾有人預言說,科學技術吸引力的本質,並不是出於人類對技術的追捧和好奇,而是源於人類對性和浪漫的強烈渴望。

科幻小說狂熱者們熱切追捧的智能機器,在希臘神話或者古埃及的“永動機”中已有所展現。發明者希望創造出的真正的仿生機器,可以代替人類完成難以實現的任務。但是George Zarkadakis(希臘作家、未來學家)表示,對科技從業者而言,仿生機器的致命誘惑力遠不僅限於此。

Zarkadakis表示發明者創造一款使人刺激興奮的仿生機器,主要原因不是來源於對科技的狂熱,關鍵在於對情慾的追求,這是在現代社會環境下滋生的普遍現象。 “深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人類發明了藥物;為了權衡利益和交易自由,我們創造了平等的貿易市場;幾十年來全世界不斷探索外太空,是因為人類對宇宙的求知欲。”

"拋開好奇心或者對科技的熱衷,發明仿生機器的真實動機究竟是為什麼?滿足人類自身的情感,又或者僅僅是出於愛?”Zarkadakis引用早期關於人工智能實驗的記載,和著名的“圖靈測試”來解釋這個問題。

“早期的測試人工智能的實驗類似一種空間遊戲。假設這裡有三個房間,彼此通過輸入器和監聽器互相連接。一號房間有一位男性,二號房間中是一名女子,三號房間中則是該遊戲的“法官”。法官的任務是判斷通過連接器和他對話的兩人中,哪位是男性。二號房間中的女性將會竭盡全力欺騙法官,用聲音讓其相信她,切切實實是名'男子'。”



“為了測試機器是否擁有智能,在1951年'計算機科學之父​​'英國人阿蘭·圖靈修改實驗過程,將二號房間中的女子替換為一台機器。如果機器巧妙的欺騙了法官,能夠成功模仿一名男人,那麼可以認定這是具有仿生人類思維的智能機器。”

Zarkadakis推測認為,在當時同性戀是犯罪行為的英國大環境下,作為一名男同性戀者,阿蘭·圖靈的實驗初衷不僅僅是為了定義人工智能。 (在二戰時期由於對盟軍電碼的貢獻,圖靈被公認為英國的戰爭英雄。但是在1952年因為與一個男性的同志關係,他在被抓捕之後遭到了“化學閹割”。)

從一定程度上說,圖靈的實驗可以反映出內心隱藏性別的訴求。不論在房間內的實驗者性別為何,都需要試圖去欺騙法官,乃至其他人,讓其相信自己是個“男人”。又或者說,假設圖靈是法官,他需要通過這個實驗,敏銳的嗅出“同類人”的氣味。 ”


Zarkadakis同時指出,不論是在古典或者近代西方文學中,總是能找到許多關於“機械愛侶”的記載。 “最近的例子就是,在今年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她》中,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角色愛上了操作系統裡的女聲(斯嘉麗·約翰孫飾),孤獨的宅男主角泥足深陷,對'她'的需求和慾望的不斷增長……沉溺於和機器間的虛擬感情,這也是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的真實寫照。”

但另一方面,Zarkadakis也表達了對“感情豐富”的仿生設備的擔心。朋友夥伴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都有可能拋棄親友,未來學家們預測,擁有超級智慧的仿生機器或許會對人類造成威脅。仿生機器需要添加類似“忠誠模塊”的功能,來保證機器永遠在操控者的掌控範圍內,並且忠心不二。在人類生活與各種智能設備愈發密不可分的今天,發明者們需要以更加嚴肅的態度,對待不斷創新變革的仿生機器。

via BusinessInsider


資料來源:雷鋒網
編輯:張小馬
標籤: 仿生機器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