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和蘋果的 “失敗之道”:一個只要成功,一個不怕失敗

雷鋒網 於 10/12/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亞馬遜CEO Jeff Bezos近日在BI Ignition大會上開腔談起失敗之道,頗為有趣。

引用“想要勸別人下大賭注難於登天,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運氣。人不能預知還沒發生的事情,也不會提前知道賭注能否成功。失敗是難免的,但只要有那麼幾次成功的, 就能彌補失敗的損失了。不能擁抱失敗的公司不是好公司,越失敗就越絕望,最終只能落得個孤注一擲的下場。我也不會相信一個孤注一擲的公司在絕望之時所下的最後賭注。”

而上個月,蘋果高級設計師Jony Ive在為設計博物館做的演講中也提到了“失敗”。

引用“我想説,面對失敗的首要態度是學着怎麼失敗,要有把已經做好的東西付之一炬的心理準備,就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也必須有及時止損的勇氣。就算花了錢, 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也得及時喊停。我很慶幸能和這麼多願意‘喊停’的人工作,大家也不會討論錢的事兒。好吧也許只是不當着我的面談錢。”

這兩個人都提到要“接受失敗”,就常人而言,只要是失敗,多少總有認輸的一天吧。真正有趣的是這兩個人選擇接受失敗的時機。對Jony和Apple來説,失敗是見不得人的,要關起門來慢慢消化。對亞馬遜來説,當眾失敗並不丟臉,甚至值得鼓勵。蘋果在決策中會冒更大的險,因而會希望失敗最小化;而亞馬遜恰恰相反,它決策的冒險程度較低,失敗的損失相對較小,也更容易接受失敗。

説起亞馬遜的成功與失敗,就要提到硬件。Kindle找準了位置,大獲成功,但這一後來者類似iPad,也就不再讓人叫好連連。其他的亞馬遜硬件產品都反應平平。在亞馬遜看來,Fire Phone的失敗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為之鼓掌叫好,因為一旦從失敗中學到了教訓,以後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至於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信不信“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套,那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過去十年裏,蘋果鮮有失敗作品,能勉強説得上“失敗”的,大約只有iPod的高保真音響系統吧。所有的瑕疵都在後續產品裏得到改進,所有的失敗都被扼殺在Jony的設計實驗室裏,大家很難看到蘋果的失敗,公眾的期待隨之水漲船高。

品牌價值始於消費者,公眾的觀點和參與對其影響也越來越重要。似乎消費者更願意只見成功,不見失敗,亞馬遜的那套“失敗是成功之母”理論,想要消費者買賬,恐怕很難。

via bi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Heather
標籤: 亞馬遜  蘋果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