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VR在何方?明星、娛樂揭示VR變現新途徑

TECH2IPO 於 10/07/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2015 年起,VR 成了國內最受風投圈關注的項目類型。諸多遊戲廠商火速組建團隊,設立 VR 遊戲項目;各大設備廠商也不遑多讓,推出了一款又一款 VR 盒子。

然而,雖然國內 VR 環境熱火朝天,一年過去了,關鍵的「風口」卻遲遲沒有來到。VR 設備價格較高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體驗不算完美才是最嚴重的——在如今的 VR 體驗下,VR 設備即便賣到白菜價,多數消費者也很難建立購買意願。

從設備層面來説, 世界頂尖 VR 技術被 Oculus、HTC、Sony 三家以及稍遲一些的 Google 牢牢把持,對於新入場的企業和資本來説,「後來居上」勝算極低,沒有騰挪空間。而在內容層面,VR 應用雖然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但多集中於商用領域,規模大、可變現的民用 VR 項目仍屬星星點點。

影視、遊戲、醫療、教育、旅遊、房地產乃至社交都想順 VR 之風起飛,然而在這風還沒刮大之前,恐怕還是腳踏實地的企業更能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

VR 是形式 內容是本質

如上文所言,既然技術層面國內並沒有太多可一較短長的空間,企業應該着手嘗試、製作、開拓更多的 VR 內容,同時培養 VR 內容人才、積累 VR 內容經驗,為早晚將要到來的 VR 大市場做好準備。

而現實是,雖然諸多公司紛紛上馬 VR 項目,真做出靠譜兒內容的卻少之又少。拿了錢卻沒出成果的 VR 項目中,VR 遊戲是重災區,其他領域也不甚樂觀。有着多年 VR 內容製作經驗,也曾涉足 VR 教育、VR 旅遊等多種 VR 領域的米多娛樂 CEO Miol 和他的團隊,最終選擇了 VR 娛樂的垂直領域,而這一領域在國內僅有寥寥數家處於摸索階段。

Miol 及其團隊在 2015 年 8 月成立米多娛樂,在不到 1 年的時間裏獲得天使輪及完成 Pre-A 輪融資,公司快速成長,隨着多種 VR 內容的展開,規模迅速擴張至百人以上,計劃在年底之前斬獲 A 輪。雖然成立時間並不算太長,但基於團隊在內容製作上長期積累的經驗及高效的團隊運作,米多娛樂已積累眾多拿得出手的 VR 項目,可謂魄力十足——汪峰、吳亦凡、鹿晗、尚雯婕、李易峰等大牌藝人赫然在目,而《我是歌手》第四季全部內容的 VR 製作,更可稱得上是世界範圍內最大規模的 VR 娛樂內容之一。

全新體驗基於老道經驗

之所以選擇垂直娛樂的 VR 內容,Miol 自然有其思考:VR 娛樂不僅是傳統娛樂的另一種形式,更會帶來不可替代的體驗。

相比架設眾多機位,以高成本拍攝全景,再交由觀眾選擇觀看方式的「粗放」VR,米多娛樂認為,娛樂節目之所以有觀賞價值,離不開其考究的拍攝方式。有經驗的綜藝節目觀眾都知道,機位的選擇、導演的剪輯對於節目效果非常重要,並非利用 VR 技術拍攝的娛樂就可稱之為 VR 娛樂,就像並非會用攝像機就可以負責拍攝綜藝節目和演唱會。

「我不認為我們是一家有資源的公司。能接洽到藝人和節目組的公司很多,但能把 VR 娛樂拍好,能產出讓雙方都滿意、觀眾也愛看的精美內容的公司,目前市場上寥寥可數。」Miol 在談到 VR 內容製作時説到,如果你拍攝的 VR 內容不能讓藝人滿意,就算有資源也只能是浪費。而在不斷產出高質量 VR 的基礎上,米多娛樂逐漸獲得了眾多藝人的信任,也因此能夠承擔鹿晗、SNH48 等明日之星的 VR 內容製作重任。

從變現簡單到模式多樣

正因為 VR 技術帶來的不同尋常的體驗,VR 娛樂內容不僅是電視轉播、網絡視頻的補充,更是娛樂現場的良好替代。演唱會的門票有限,綜藝節目可以入場的觀眾有限,然而利用 VR,無數沒有機會親臨現場的觀眾都可以過一把「現場癮」,而鑑於 VR 技術的特殊性,其某些方面的體驗甚至更勝現場。

可以料想,VR 娛樂內容日後將成為「粉絲經濟」的一大重要載體,其目標人羣明確、消費能力強,變現前途不言而喻。而米多娛樂對於 VR 內容的製作並非基於簡單的後期加工,而是基於全面深入節目、調整節目乃至改變節目的充分設計,更意味着米多娛樂不僅是單純的「VR 內容製作方」,而是「具有 VR 內容製作、創作能力的娛樂內容產出方」,其可挖掘的資源及模式,便遠不止分發內容這一點了。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VR 會成為演唱會、綜藝節目等製作團隊的必備能力之一,而米多娛樂作為國內最早的 VR 娛樂行業開拓者和推動者,無疑已走在了前頭。


資料來源:TECH2IPO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